廣州在中國家具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很多家具品牌的大本營。在這座家具之城,有一群普通的卡車司機,借由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將商品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全國各地。
劉師傅給裝好的車門上卡扣
劉偉森47歲,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也是一名運輸家具的卡車司機。他與家具結緣已經有30年了。17歲的時候,他跟父親學習木匠手藝,到90年代,有了自己的家具作坊,爸爸做家具,他負責開車配送。
運家具的“拆二代”
說起那個時候,劉偉森總是感嘆“青春真好”。白天開車送家具,晚上和朋友們一起去大排檔,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劉師傅的朋友大多跟他一樣,是“拆二代”,靠著收房租就能讓幾代人生活得很好,基本不用出去工作。但他卻不分白天黑夜地開車送貨。朋友們經常調侃他:“難道不做事就沒有飯吃嗎,還那么拼?”
發車上路的劉師傅
雖然自己是“拆二代”,但劉師傅從小就被父親教育:“不能做寄生蟲,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這讓劉師傅下定決心把做家具、送家具當成事業,一干就是幾十年。
每次出發送家具前,父親都會囑咐他,要讓裝卸工輕搬輕放,都是上好的木料,千萬別磕碰。因此,劉師傅格外小心,車速也控制得相對均勻,駕駛也比平時更平穩一些。
然而,越是怕什么就越來什么。一次送貨,劉師傅本想少走一段路,早點送到目的地,卻遇到了修路,三道并一道,車輛擠擠挨挨。他只能一腳剎車,一腳油門地開車。油門大了,剎車慣性大,車身就會前傾,家具就會有碰撞;如果剎車輕了剎不住車,還害怕追尾。6月份的廣州,駕駛室里開著空調,可他還是緊張得滿頭大汗。短短不到1公里的路,劉師傅足足開了40來分鐘。送到指定地點后,他來不及喘口氣,就和工人小心翼翼地把家具抬下來,搬進客戶家里,檢查完畢后,才松了口氣。
2010年,劉師傅接替了父親,開始經營家具檔口,請了四個司機開車送貨。那時的劉師傅每天只需要在辦公室里和朋友喝茶聊天。“不夸張地講,那個時候一個月要喝10餅普洱茶。”劉師傅笑著說。
為工人重返“長途江湖”
有喜歡的工作,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劉師傅的日子還算舒心。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被生活撞了一下腰”。
疫情之初,物流運輸全部停擺,做好的家具運不出去,客戶紛紛退單,可工人的工資,養車費用等支出卻沒減少。雖然短期內資金沒有太大問題,但時間長了,對劉師傅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2020年8月,女兒上了大學,兒子也上了高中,家里的開支變得多了起來。如果不能開源,就只能做好節流。劉師傅跟妻子商量,請一個司機在省內運輸,自己出去跑長途,這樣能多賺點錢。
劉師傅正在和客戶溝通
妻子一開始非常反對,劉師傅已經10多年沒開卡車跑長途了,家人很擔心他吃不消。朋友們更是勸他說,有資金問題,大家湊湊就解決了,用不著自己出去跑車。可是劉師傅心里明白,跟著他的工人,很多都干了10多年,還有一個干了20多年的老伯,看著他長大成家。他想把工廠干下去,為了自己,也為了工人們。
2020年過完國慶節,劉師傅就開始了他的長途貨運生活。跑了長途他才知道,現在跟10年前的情況可不一樣,路變寬了,服務區也多了。但即使是方便了很多,一些地區的路況還是特別差。比如今年從廣州到貴州的一趟行程,其中貴州省內有一段路,40公里竟然開了3個多小時。劉師傅說,路面上全部是密密麻麻的小坑小洼,根本不敢開快,否則家具就全部撞壞了。遇到這種情況,換作新手司機可能就直接崩潰了,還好劉師傅駕駛經驗豐富,咬咬牙也就捱過去了。
老司機省錢有一套
再次跑長途,劉師傅越來越覺得自己跑車是正確的選擇。雖然辛苦些,卻可以省下聘請一個司機的費用,如果返程有配貨的話,還能再掙一份運費。尤其面對比以前高不少的油價,他感慨道,“能省一點是一點”。
劉師傅打開團油App找優惠油站
去年4月份,劉師傅開始用團油App加油,雖然油價在漲,但是團油上有優惠活動,每次加油都能省一些錢。就拿往貴州跑車來說,當天的油站油價是6.89元每升,團油活動油價是6.59元每升。按照一升可以省3毛錢來算,劉師傅的油箱加滿是500升,一次加油就能省150元,一個月加10次就可以省1500塊錢。劉師傅還把團油App分享給了卡友們,除了優惠的油價,團油也實現了全國“聯網”,可以準確定位,享受優惠。
劉師傅再次回歸長途運輸生活,感覺少了很多焦慮,尤其有團油這種互聯網應用,讓他在路上加油方便多了。同時,他心里也更清楚,只要動起來,一切都是“緣由天定,事在人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