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防范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元宇宙相關名目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現將有關手法及風險提示如下:一、編造虛假元宇宙投資項目。有的不法分子翻炒與元宇宙相關概念,編造投資項目,公開虛假宣傳高額收益,借機吸收公眾資金;二、打著元宇宙區塊鏈游戲旗號詐騙。有的不法分子捆綁“元宇宙”概念,誘騙參與者通過兌換虛擬幣等方式投資。此類游戲具有較強迷惑性,存在卷款跑路等風險;三、惡意炒作元宇宙房地產圈錢。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元宇宙概念渲染虛擬房地產價格上漲預期,人為營造搶購假象,引誘進場囤積買賣;四、變相從事元宇宙虛擬幣非法謀利。此類“虛擬貨幣”往往是不法分子自發的空氣幣,主要通過操縱價格、設置提現門檻等幕后手段非法獲利。上述活動打著“元宇宙”旗號,具有較大誘惑力、較強欺騙性,參與者易遭受財產損失。請社會公眾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謹防上當受騙,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請積極向當地有關部門舉報。(銀保監會)
02
千億房企陽光城(000671)再次爆雷 1.7億元利息無法按時支付
繼境內債出現利息展期和違約不到20天,千億“閩系”陽光城規模更大的境外債出現利息違約。2月17日晚,陽光城公告,存續規模分別為3億美元和3.57億美元的兩筆美元債未能按在30日豁免期內(即2022年2月15日)支付利息,合計約2726萬美元,構成實質性違約。就在一個月后的3月18號,陽光城有另外一筆存續規模2276萬美元的債券到期,會否出現本金實質性違約值得關注。近期,陽光城4次公告控股股東陽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被司法凍結,3次公告出現被動減持,凍結加減持合計股份達到了5.6億股,占到陽光城總股本的13.72%,占到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股份的約31%。1月29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債務情況及控股股東相關風險可能對公司治理、股權穩定性等方面的影響,2月12日公司公告延期回復。(中國基金報)
03
雪松信托暴雷影響繼續 旗下兩上市公司收關注函
雪松控股信托暴雷的“火”,燒到了旗下兩家上市公司。近期有媒體報道稱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部分信托產品兌付逾期,且其底層資產相關的供應鏈業務涉嫌“空轉”貿易。雪松控股在A股有兩家上市公司,分別為齊翔騰達(002408)和雪松發展。2月16日,監管部門先后對兩家上市公司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其供應鏈業務具體情況,以及是否存在“空轉”情形。2021年雪松發展虧損幅度擴大,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4億元至-6.78億元,2020年同期為虧損1990.95萬元。此外,雪松發展曾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與此同時,齊翔騰達從業績表現來看預計2021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91億元-25.56億元,同比最高增長162%。值得一提的是,齊翔騰達控股股東淄博齊翔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此前因涉嫌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同樣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界面新聞)
04
中融信托稱華夏幸福(600340)違背化解原則 無法加入債委會
記者日前從投資者處獲悉,中融信托發布臨時管理報告稱,由于華夏幸福提供的債務重組條件違背了《債務重組計劃》和債務化解工作的原則,且債務重組條件仍存在較大的風險,為了保護委托人的利益,作為受托人中融信托暫時無法代表本信托計劃加入華夏幸福債委會,或代表本信托計劃接受華夏幸福目前的債務重組方案、簽署《債務重組協議》。對此,華夏幸福回應記者稱,華夏幸福債務重組各項工作正穩妥推進,公司將繼續堅持“不逃廢債”的基本原則,嚴格執行《債務重組計劃》,推動債務重組協議簽署等工作,切實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爭取早日化解華夏幸福債務風險。目前公司已經與中融信托進行多輪協商,正在對協議具體內容做進一步詳細溝通。而中融信托本周五回應財聯社記者稱,華夏幸福并未給出正式的五年兌付計劃,我們正在準備訴訟。(每日經濟新聞)
05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新興經濟體金融脆弱性風險加劇
世界銀行15日發布的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和非透明債務正加劇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金融脆弱性風險,發達經濟體應以謹慎方式退出大規模刺激政策,避免引發全球動蕩。世行當天發布的《2022年世界發展報告:金融為公平復蘇護航》認為,各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包括向家庭提供現金補助、為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放寬流動性、向私營部門提供還款寬限期、對諸多金融機構實行會計和監管寬容政策等。這些行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的經濟和社會影響,但也造成多種風險上升,包括公共部門過度負債、金融脆弱性增加以及透明度普遍下降等。報告建議,各國政府應及早發現重大金融風險,關注各國經濟政策的相互依存性;對困境資產進行積極主動的管理,避免削弱復蘇前景并造成不確定性;擴大金融服務普惠性,利用數字金融培育新的經濟機會。報告指出,新興經濟體需要關注構建更健康的金融部門,重建應對沖擊的資金緩沖。(新華社)
主編:胡濱
本期責編:尹振濤 李智
《金融風險周報》欄目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與《銀行家》雜志社聯合出品,主要跟蹤和梳理本周最新的金融風險動態。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銀行家雜志。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