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寅茹 錢小巖 孫卓 樊志菁
這是2014年后歐洲政治版圖再次面臨變革。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當地時間24日清晨的電視講話中宣布,決定在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普京表示,30年來俄羅斯一直試圖就北約不東擴達成協議,但卻受到欺騙、施壓和訛詐,“北約的戰車正在朝著俄羅斯邊境移動。”
隨后,首都基輔和哈爾科夫、敖德薩等多地發生爆炸事件,烏克蘭局勢升級。截至第一財經發稿時,烏克蘭宣布與俄羅斯斷交。
當地時間21日,普京簽署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總統令,并簽署俄羅斯與“兩國”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多位在烏克蘭當地的華人24日發給第一財經的獨家視頻顯示,有人擔心戰亂蔓延,也有人繼續往常的生活節奏。敖德薩華商總會會長曲波告訴第一財經,當地依舊很平靜,“敖德薩非常安全,大家不要恐慌”;而在基輔,一位華人告訴第一財經,出于對戰事的擔憂,自己所在大樓的防空洞里已人滿為患,“大家都好像難民”。據外媒報道,大量基輔民眾正在逃離首都,城市道路擁擠不堪。
鑒于烏克蘭安全風險陡然上升,中國駐烏克蘭使館24日對在烏中國公民和中資企業發布六點提示,請在烏中國公民注意安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當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駐烏克蘭使館已經發布了安全提醒,提醒鑒于當前的形勢,在烏克蘭的中國公民和中資企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免發生意外的傷害。駐烏克蘭使館也同當地留學生以及中國商會和朋友保持了聯系,提醒他們要關注我們使館第一時間發布的消息。
俄烏局勢急劇升溫,全球金融市場巨震,主要股市大跳水。亞洲市場全線收跌,歐股早盤大幅低開4%,美股期貨盤前下行。俄羅斯股債匯三殺,俄羅斯RTS指數一度跌超50%,MOEX指數盤中跌超40%。黃金、原油期貨價格飆升,COMEX黃金期貨站上1950美元/盎司,布油期貨沖破100美元/桶關口。
意在給烏克蘭“拔牙齒”
對于俄羅斯的此次特別軍事行動,知名國際問題專家,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教授馬曉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俄軍此次的行動是給烏克蘭“拔牙齒”,即要給烏克蘭去武裝化,剝奪其國家武裝力量,“結合普京的講話,俄羅斯可能無意占領烏克蘭全境,在烏克蘭多地發動軍事襲擊的目的是在于清除軍事基礎設施,特別是北約援助烏克蘭的軍事物資。”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斌也認為,這場軍事行動“意料之中”。“之前就已判斷烏克蘭東部的軍事沖突還會升級,當然大規模戰爭是沒有的,就像24日真正的沖突主要還是集中在烏克蘭東部這兩個地區。”馬斌告訴第一財經,“至于出現爆炸等情況的其他城市,更多的是俄方的遠程軍事打擊,是對當地軍事目標的消除。”
此次被俄羅斯承認的兩個“共和國”都只控制了其所在州的部分領土:“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面積約為8902平方公里,約占頓涅茨克州面積(26900平方公里)的33.1%;“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面積約為8377平方公里,約占盧甘斯克州面積(26683平方公里)的31.4%。
普京在講話中表示,俄羅斯沒有占領烏克蘭的計劃,不會強迫任何人,但如果發生流血沖突,“責任全在”烏克蘭政府。他還呼吁烏克蘭軍人“放下武器回家”。
至于緣何選擇當前這一時間點,馬曉霖告訴第一財經,“美國當前實力下降,處于戰略收縮,而歐洲在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下臺后,內部團結力下降,俄羅斯正利用這一亂局,在家門口打一場有準備的戰爭。”
馬曉霖認為,俄羅斯此次擴大軍事行動,對外意在向周邊的波羅的海三國、格魯吉亞,甚至是波蘭發出警告,“俄羅斯通過戰爭的手段,徹底叫停北約東擴,甚至回推北約過去擴張成果,對自身戰略縱深的底線進行維護。”
去年12月,美國借烏東部局勢炒作俄羅斯“入侵說”時,俄方就明確要求與美國和北約就安保問題提供法律保障,公布并向美方提交了安保條約草案和俄與北約成員國安保措施協議,大致包括北約停止東擴,不在俄邊境附近部署威脅性武器系統,不在烏克蘭及其他東歐、南高加索和中亞國家從事任何軍事活動,不吸納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俄與北約1997年東擴前的成員國互相承諾不在其他歐洲國家部署部隊和武器等。
歐美如何接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俄烏局勢急轉直下之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向大洋彼岸的美國拜登政府“求援”時,卻得到了一個愛莫能助的答案。拜登在美東時間23日晚間發表聲明,譴責俄羅斯所發起的這次特別軍事行動。
拜登表示,在監控局勢之余,他將在當地時間24日上午與七國集團(G7)領導人召開會議,然后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屆時,拜登將宣布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所采取的進一步措施。
回溯烏克蘭局勢去年末趨緊以來,“言論譴責”“經濟制裁”和“呼吁歐洲盟友共同制裁俄羅斯”一直是拜登政府的回應。而外界一直關注的美國是否將向烏克蘭派兵,拜登早在去年底就明確表示反對。
在烏克蘭危機此次升級前,拜登也再次強調,他不會下令向烏克蘭派兵,“我們所做的只是防御,我們沒有意向和俄羅斯打仗。”
“這暴露了美國‘紙老虎’的一面,美國實質在危機來臨時拋棄了烏克蘭,向俄羅斯亮出了底牌。”馬曉霖說,“烏克蘭無傷美國利益,但關系到俄羅斯的核心利益。”
馬斌認為,“特別軍事行動”后美歐肯定會有新的制裁措施,“之前的制裁其實對俄羅斯影響有限,目前從美歐英媒體率先曝光的文本來看,并沒有看到后續制裁與之前相比有質的變化或者升級。”
在馬斌看來,美歐后續對俄羅斯的制裁依舊會延續之前的類型,但在制裁的數量級方面會有大幅提升。“比如會把更多,尤其是與普通俄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銀行納入制裁范圍,此前的制裁僅是專門針對一些給軍工、基建項目等發放貸款的政策性銀行,”他說道,“也可能會把制裁的矛頭指向俄大型支柱型企業。之前的制裁主要限制這些企業去歐美資本市場獲取技術和資本,如今可能會升級到限制過境運輸等方向。”
沖突、制裁輪番上演,是否意味著此前歐盟一直倡導的外交斡旋徹底關上了大門?馬斌認為,未來依舊需要歐盟再次登場,需要法國、德國,甚至獨聯體地區國家參與外交斡旋,“只是目前來看斡旋的時間點尚未到來。主要軍事行動是短期的,未來斡旋的關鍵在于俄羅斯會不會從烏克蘭東部撤兵,還是僅撤出重武器裝備等。”
馬斌認為,這場危機是事關歐亞地緣政治格局的一場斗爭,而在此過程中,歐盟與美國既是同一陣營,又存在差別利益。“作為同一陣營,歐盟與美國一方面支持烏克蘭抵御來自俄羅斯的壓力,另一方面,也盡力管控烏克蘭,防止烏克蘭政策失控。”馬斌說道,“同時,利益差別又使雙方政策不完全一致。對歐盟而言,烏克蘭危機以及它所代表的俄羅斯威脅近在咫尺,而且事關歐洲戰略自主能否踐行;對美國而言,烏克蘭危機是美國重整跨大西洋(600558)體系的一個契機,對危機的處理需要與此相連。”
對于未來,馬曉霖認為,當前的因素都在把烏克蘭推向“芬蘭化”,即一個國家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不挑戰更強大鄰國的決定,以保持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也就是說,烏克蘭可在承諾不加入北約的同時,自由選擇國內的政治制度,以及與西方的政治和經濟聯系,避免對俄羅斯形成制度性的敵意和威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