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呼和浩特初春里第一場雪,來得并不比寒冬里勢弱,下午4點以后就沒有停的意思。路面被濕滑的雪覆蓋,行人來往間“白了頭”。前一日,呼和浩特市出現2例新冠確診病例,16日,呼市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開啟。
也是2月16日那天開始,席建軍比以往更忙了。因為聽到站在雪中核酸檢測點的醫護人員說“想喝點熱乎的”,這位奶茶供銷商干脆停了生意,把貨塞滿車給防疫站點送。8天下來,店里價值14萬多元的存貨已經送出去一半。
據新華社,截至2月25日14時,呼和浩特市本輪疫情累計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00例。確診人數還在繼續增長,同時增長的還有這個城市志愿者的數量。在呼市新城區志愿者報名聯系人李琦統計里,報名人群中有個體戶、教師、大學生還有退伍軍人。
2月26日,呼市將開展第八輪核酸檢測,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們也將繼續戰斗在一線。
2月16日晚,呼和浩特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開始,馮彥兵作為志愿者在小區核酸檢測點為居民錄入信息。受訪者供圖
“既然能握采樣管,那就去吧”
配合著核酸檢測點的醫護人員,志愿者馮彥兵手法熟練地將信息錄入電腦。做安防設備生意的他在2月16日關了店門,晚上就來到了自家小區的核酸檢測點。他家在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區700多名住戶挨個做完檢測,已經快到凌晨3點了。
這不是馮彥兵第一次“上崗”。呼市的上一波疫情出現在2021年的11月,馮彥兵那時就報名成為小區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員。
馮彥兵記得,人們的核酸檢測差不多要做完時,站了好幾個小時的志愿者和醫護人員才顧上蜷蜷腿,仰仰脖子。馮彥兵抬頭時,剛好看到小區里燈籠,年味兒還在,燈籠在雪夜里格外好看。同伴招呼他喝奶茶,5個小時前居民們送來的熱奶茶早已凍成冰坨子,蓋子上積了一層雪花。
這是整個呼市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距離馮彥兵幾公里外的蒙芊夫婦在16日接到了醫院的通知,夫妻倆都是呼市的醫生,他們分別從醫院出發趕往新城區和賽罕區的兩個社區進行采樣。
雖然穿戴著母親楊雪梅準備的雪地靴、暖寶寶站在采樣帳篷里,蒙芊的手還是被凍得又熱又紅。外面的雪還在下著,夫妻倆也工作到了17日凌晨。第二天起床后,蒙芊兩只手都腫了起來,指關節僵硬地難以彎曲。
得知女兒手凍傷的情況,同為醫護人員的楊雪梅問:“你還能握采樣管嗎?”女兒說能,楊雪梅告訴她:“既然能握管,那就去吧。” 楊雪梅心疼女兒,但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她還是告訴女兒,選擇了這份職業,這就是職責。
內蒙古婦幼保健院醫生蒙芊在給居民做核酸采樣。受訪者供圖
熱奶茶算是冬季里的治愈神器,奶茶供銷商席建軍深知這一點。
2月16日,聽見核酸檢測點一個年輕護士說了句“想喝點熱乎的”,席建軍開著越野車就出了門。他的車被塞得滿滿當當,有可以用開水沖泡的杯裝奶茶,有現成的罐裝奶茶,也有更簡單的盒裝奶茶。為方便沖泡熱奶茶,他還隨車帶了兩個暖水瓶。
席建軍的家在呼市回民區人民體育場附近,剛開始他只在體育場周圍送奶茶,一般按照現場防疫人員數量的雙倍給大家放足夠的杯裝奶茶。后來行動范圍逐漸擴大,他會和志愿者們打聽哪里的防疫人員更多。
席建軍估算了一下,每天他能去20多個防疫工作點,送出800杯奶茶和十幾箱的罐裝、盒裝奶茶飲料。第一次出發前他清點了自己的庫存,共有14萬元左右的貨。2月 23日,價值6萬多元的沖泡杯裝奶茶已經全部送完,他繼續把成箱的奶茶飲料搬上車,跑在路上。
席建軍不是呼市本地人,但他在這座城市白手起家奮斗了12年。14萬不是小數目,家里孩子在上學,正是花銷大的時候。愛人有些抱怨,但席建軍主意已定。
2月16日起,奶茶經銷商席建軍把自己庫存的奶茶送給醫護人員,目前價值14萬多元的存貨已經送出去一半。受訪者供圖
200公里互助傳遞,帶回200副特制皮手套
2月23日,呼市第五輪核酸檢測即將開始。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節目主持人海旭做完早晨的直播節目,就來到了位于回民區的友誼巷社區。這是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包聯社區,海旭是這里核酸檢測的志愿者。
立春后,呼市白天室外溫度依舊在零下十攝氏度左右。因為要穿著防護服,里面不能穿太厚的衣服,海旭找了件輕薄的羽絨服換上,在寒風中一站就是兩個多小時。他在這里幫助核酸檢測采樣點維持秩序,為居民答疑解惑。
友誼巷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街道很窄,長長的檢測隊伍一直排到馬路邊上。排隊檢測的通道一次只允許十人進入,志愿者們要盯住每個人,以防止人數不對,或者有人排到其他通道里去。
這輪疫情暴發后,每天海旭和他的同事們都會收到許多熱心群眾的電話,他們想給防疫人員捐贈物資,希望媒體聯絡轉交。每天下午,海旭都會和同事一起開車將熱心群眾送到臺里的暖寶寶等物資送到防疫志愿者手里。他感覺得到,疫情讓城市生活的步伐短暫緩慢下來。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海旭在友誼巷社區核酸采樣點做志愿者。受訪者供圖
在烏蘭察布市皮革城做皮革生意的劉先生注意到了廣播里的一個細節:廣播里說志愿者在外面執勤,有時需要操作手機,天太冷,伸手出來不一會兒就凍僵。“我這兒能做觸屏手套,剛好可以派上用場。”他立馬找了10名工人加班加點,用了3天趕制出200副方便觸屏的皮手套。
但這200副手套怎么送到呼市成了難題,自己開車去,他怕一下進入管控區域健康碼變色,幫不上忙反而給疫情防控添麻煩。他想到了求助內蒙古廣播電視臺。
劉先生尋找順路車的消息從廣播里播出,不到半個小時他就接到了另一位熱心人士的電話,200副皮手套當天就從200公里外的烏蘭察布市送到了呼市一線防疫人員的手里。做這200副手套,原料、加工費用以及工人的工資都是劉先生自己出的,花了大概18000元,劉先生覺得高興,“能幫上疫情防控的忙,我覺得很值。”
800名儲備大學生志愿者,等待隨時上崗
內蒙古師范大學新聞系大三學生張蓉蓉也是人民體育場核酸檢測點的一位志愿者,每天三四千人來這里做核酸檢測,張蓉蓉負責做信息錄入。
張蓉蓉的另一個身份是呼市志愿者聯合會大學生公益團的負責人,疫情剛剛出現的時候,公益團就在群中發布招募令,為志愿者匹配服務點就近服務。目前群里有100多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大學生志愿者張蓉蓉(右)。受訪者供圖
實際上,幾個微信群里大學生志愿者的儲備量已超過800人,他們隨時準備替換下疲憊的同學。
新城區志愿者報名聯系人李琦是區文明實踐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她每天都會接到數不清的報名電話,有中年職員、有年輕的個體戶,還有大學生和退伍軍人。志愿者們每日要從早上六點工作到凌晨三點,大家兩班倒,調配妥當無需“連軸轉”。
席建軍是志愿者們的老熟人,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奶茶大哥”。護目鏡戴一會兒就會有霧氣,時間長了遇風凝結成冰碴,張蓉蓉每天都能透過薄薄一層冰,看著席建軍抱著奶茶跑過來。
“奶茶大哥”席建軍發現了愛人最近的轉變。雖然嘴邊的話不多,但她這幾天開始主動和他一起搬奶茶送奶茶,著急的時候拉著兒子一起幫忙。
從2月16日到25日,這10天蒙芊沒有休息過一天。將負責的社區核酸采集完畢后,她又到新城區的一家月嫂中心支援核酸采集。電話里,她沒有說過累,而是更多地給母親分享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事兒,“有小學生給我敬了少先隊禮”“有人送給我們手工賀卡,祝我們平安幸福”……
蒙芊收到一位小朋友的祝福。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 張靜姝 實習生 周婕妤 王曉晨 王燁烜
編輯 郭懿萌
校對 張彥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