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還在持續,全球金融市場攪動未停。最新消息顯示,一系列針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正在醞釀中。
25日早間,有消息稱,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表示,歐盟同意對俄羅斯實施額外的嚴厲制裁。歐盟對俄羅斯制裁目標鎖定70%的銀行市場。
另據其他報道顯示,美國與歐盟周四宣布針對俄羅斯實施第二輪制裁,但本輪制裁并未涉及到SWIFT國際銀行系統。
消息一出,引發金融市場廣泛關注。有觀點認為,SWIFT 在國際銀行間具有“核武器”般的威力,一旦俄羅斯被剔除出SWIFT,或將引發更大的金融市場動蕩。
SWIFT是什么?影響力有多大?美國與歐盟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中,為什么重點鎖定在銀行方面?俄烏局勢又會否因為歐盟的一系列制裁行動而出現變化?“世界金融大戰”會否一觸即發?
位于比利時拉于爾普的SWIFT總部 圖丨archcase.com
1、歐盟“殺器”SWIFT是什么?影響力有多大?
資料顯示,SWIFT是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的縮寫,創建于1973年,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負責處理全球1.1萬家金融機構之間的支付請求和信息,傳遞結算信息。
以2021年為例,SWIFT日信息處理量高達4200萬條。在SWIFT系統支撐下,世界各地的銀行能夠安全高效地溝通,并推動價值數萬億美元的跨境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SWIFT目前由美國、日本和歐洲的中央銀行共同監管。
鳳凰網《風暴眼》通過梳理發現,目前除在比利時的總部外,SWIFT還在荷蘭和美國分別設立了交換中心。但在日常運作上,由董事會進行管理,董事會設有25個席位,每個席位每隔三年會輪換一次。美國、比利時、法國、德國、英國、瑞士各擁有兩個董事席位,其他會員國最多僅有一個董事席位,大部分國家則沒有董事席位。
有觀點認為,由于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實際上美國對SWIFT支付系統的話語權相當高,也就是說,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SWIFT系統。
另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在外國銀行對俄羅斯的近300億美元敞口中,歐洲銀行占據最大份額。
由此看來,美國和歐盟對是否將俄羅斯剔除出SWIFT的態度,將起決定性作用。
2、俄羅斯會被踢出SWIFT嗎?會帶來哪些后果?
而對于俄羅斯來講,有觀點指出,由于SWIFT擁有超一萬成員,如果一家俄羅斯銀行因歐盟或美國的決定而被剝離出SWIFT系統,那么它就不得不以過去的傳統方式來與外國合作伙伴進行交易,即通過傳真的方式,而這會是非常耗時的方法。
有分析認為,把俄羅斯逐出SWIFT系統將是最嚴厲的金融措施之一,將會立即并長遠地損害俄羅斯經濟。此舉會把俄排除在大多數國際金融交易之外,包括獲取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創造的國際利潤,這兩部分利潤合計占到俄財政收入的40%以上。
事實上,早在2014年,美國就曾考慮將俄羅斯逐出SWIFT系統,彼時,俄羅斯前財政部長阿列克謝庫德林(Alexei Kudrin)曾估計,如果沒有SWIFT,俄羅斯的GDP將在一年內萎縮5%,而時任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Dmitry Medvedev)更是曾將此舉比作“宣戰”, SWIFT對俄羅斯的影響可見一斑。
而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駐美國大使曾敦促其西方盟友將俄羅斯排除在國際銀行體系之外。
那么有人被SWIFT“踢”過嗎?當然有!據看看新聞Knews報道,2012年,SWIFT踢掉了多家伊朗的銀行。2017年,SWIFT切斷與朝鮮的所有聯系。
而一旦被“踢”,就相當于和全球其他銀行都“隔離”了,別的銀行都沒法給被”踢“的銀行匯款,也就無法進行正常的市場交易和經濟往來。
所以,如果俄羅斯被“踢”,短期內必然很慘,俄羅斯的公司,和在俄羅斯有業務的跨國企業都會瞬間陷入混亂,經濟收縮,盧布暴跌,大概率是逃不掉的。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看具體出臺的制裁措施到什么程度。而將俄踢出Swift體系,切斷俄羅斯的支付通道,那就是經濟制裁上的“核打擊”。
胡捷認為,“Swift制裁”確實是一個經濟上的“核武器”。俄羅斯的本幣盧布并不是國際貨幣,它依賴美元或者歐元從事國際貿易。所以如果這個支付通道被切斷了,基本上俄羅斯和外界的經貿往來就徹底斷絕了。而一旦這種情況出現,俄羅斯很難在短期內找到一個替代方案。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獨立經濟學家譚雅玲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實施SWIFT制裁并不是美國自己就能決斷,還需要跟盟友們商量,很難形成統一意見。這種制裁更多的是一種威懾性、恐嚇性,實際操作的概率挺小的。”
譚雅玲指出,實際上俄羅斯和歐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能源方面。如果對實施Swift制裁,可能會對歐盟國家自身以及國際油價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而對于用Swift制裁會削弱美元的說法,譚雅玲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實際上現在美元地位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強,因為美元的特權和特殊地位,是目前任何一種貨幣所沒有的。“俄羅斯也說去美元好幾年了,但現在真正去美元了嗎,并沒有,即便有也只是非常小一部分。”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SWIFT制裁確實是殺傷力比較大的經濟武器,一旦實施,很有可能造成俄羅斯的經濟癱瘓,但不到逼不得已,西方國家應該也不會輕易使用SWIFT制裁。
“首先俄羅斯是重要的能源輸出國,對它進行封殺可能會導致國際油價的再次暴漲,進而也導致全球通脹問題更加嚴重。其次如果俄羅斯經濟真的因此癱瘓了,把它逼急了,可能會加劇沖突,造成更為嚴重的問題。”
至于SWIFT制裁會不會削弱美元?徐洪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現在誰能取代美元地位呢?俄羅斯本幣盧布已經貶值得快成廢紙了,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其他幣種結算也只占很小一部分,遠遠沒有達到可以替代美元的地步。”
3、歐美為何沒有使用SWIFT制裁俄羅斯?
鳳凰網《風暴眼》梳理各方表態可以發現,目前,SWIFT各成員國對于“是否將俄羅斯剔除”的討論出現了較大分歧。
美國總統拜登的表態較為“猶豫”,其早前表示:“切斷俄羅斯支付系統始終是一種選擇,但就目前而言,這不是歐洲其他國家希望采取的立場”,但拜登同時暗示,在稍后一輪的制裁中可能會考慮使用這一手段。
歐盟一位外交官員也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就緊急狀態達成共識。現階段這意味著不會對SWIFT采取任何行動,因為這樣做將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在歐洲也是如此。”另一位歐盟外交官則直言,“目前還沒有關于SWIFT制裁的協議出臺。”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G7會議前與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通話,則呼吁對方支持切斷俄羅斯支付系統,但朔爾茨對此舉將如何影響歐盟的談判能力持保留態度。
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在對俄羅斯進行SWIFT制裁上的猶豫態度,或許與擔心影響到歐盟的能源供應有關。
據《金融時報》,一位 G7官員表示,一些成員國不愿意這么做,因為這將導致無法支付俄羅斯的能源費用,而這可能間接導致國際能源的價格上漲。一家外國銀行的高管表示:“這會在俄羅斯制造一場大混亂,而且會蔓延到跨境支付服務。沒有SWIFT,歐洲如何支付天然氣賬單?”
華盛頓也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拜登已經表示,他不希望制裁導致提高汽油價格和傷害消費者。
據《衛報》報道,拜登政府擔心禁令會對其盟友造成傷害。俄羅斯是歐盟制成品的大買家,尤其是來自荷蘭和德國的制成品。同時,俄羅斯也是歐盟原油、天然氣和固體化石燃料的主要供應國,歐洲國家可能會發現難以找到可替代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國。
值得注意的是,據路透社消息,面對美國和歐盟的金融制裁計劃,俄羅斯方面的態度則直接而強硬——俄羅斯央行以及三家商業銀行均對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不屑一顧。
其中,俄羅斯央行表示會給被制裁的俄羅斯銀行提供一切幫助,并已經準備好采取措施維護俄羅斯銀行的穩定并保護其客戶;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表示正在研究制裁的影響,但稱目前銀行對于存入和取出盧布及其其他外幣沒有限制。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稱其零售和企業客戶的金融服務一切照常;俄羅斯Alfa-Bank則稱雖然該銀行被限制發行歐洲債券或發行股票,但這對該銀行沒有任何實際影響,因為該行本就不是上市企業。
4、金融制裁涌現,全球市場進入至暗時刻?
除了懸而未決的SWIFT制裁外,多國紛紛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單獨制裁。
最新消息顯示,歐盟首腦特別峰會上決定對俄羅斯采取新的一攬子限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在新制裁框架內將打擊俄羅斯獲得重要技術的可能,例如半導體或前沿技術,這是俄羅斯確保繁榮未來所需的。”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稍早前稱,除了歐盟制裁外,法國還將單獨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法國總統馬克龍稱,法國將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和3億歐元的金融援助。報道稱,馬克龍還說,法國打算加快在羅馬尼亞部署軍隊。
此外,在部分美國參議員與拜登政府官員通話后,一位參議員表示,“兩黨廣泛同意”進行緊急撥款立法工作,以幫助加強北約盟國在聯盟東翼的防御能力,并協助解決難民和人道主義需求。雖然白宮沒有具體說明需要多少資金,但該參議員估計,這一攬子計劃可能耗資約100億美元。
而在軍事方面,美國國防部早前稱,美國在歐洲目前部署了超過9萬名軍事人員。
同時,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24日表示,美國國會有意向烏克蘭援助總價值達6億美元的“致命性防御武器”,幫助該國“打贏自己的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亦在推特上發文表示,“美國站起來對付霸凌者。”
拜登推特發文
一系列制裁之下,全球金融市場又將出現怎樣的變局?
有分析師指出,俄烏沖突將直接令全球在能源方面付出更多成本。
資料顯示,俄羅斯是對歐洲最大的天然氣、原油和煤炭供應國。本周四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事件發生后,國際油價升至每桶105美元,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分析指出,更高的能源價格可能會侵蝕美國消費者的預算,并給已經處于40年來最高水平的通貨膨脹施加更多壓力。
EY-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格雷戈里·達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油價保持在每桶100美元,美國家庭今年內的平均能源成本將比去年增加750美元。“這將導致他們壓縮購買其他商品和服務的支出,而這些增加的成本還可能不利于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美國汽車制造商用于制造催化轉化器和清潔廢氣的最大供應商也來自于俄羅斯。周四當天,鈀金價格攀升至去年7月以來的最高點。分析指出,俄羅斯供應任何中斷都會影響美國國內的汽車生產。疊加半導體芯片供應短缺危機,美國及全球汽車制造也將面臨艱難的處境。
事實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繼續沖擊供應鏈,美國消費者已經在努力應對從食品到汽車的各種成本上漲。俄烏沖突和任何額外的升級都可能進一步增加美國居民的消費壓力,因而引發通脹壓力。
達科預計,油價上漲將使今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增加0.6%,進而使得美國經濟增長放緩0.4%。
目前,拜登已宣布制裁負責“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公司及其高管。中金最新分析指出,一旦軍事沖突升級,烏政府出于安全原因可能不得不關閉部分甚至全部輸氣網絡,導致天然氣供應緊縮,價格高企。而“北溪-2”的不確定性,或進一步加重歐洲能源市場短缺,進而影響歐洲通脹甚至貨幣政策。
股票市場方面,有觀點認為,很大一部分美國家庭的財富都面臨著縮水的風險,這可能導致消費者焦慮和需求下降。“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以來,股票價格已經翻了一番。直接持有股票和共同基金眼下所占家庭財富的份額已達到空前水平。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消費者信心指數進一步下降,并影響消費者支出前景。”
不同的觀點則認為,需求疲軟在美國并不是問題。一家貨幣政策分析機構的分析師拉里·邁耶(Larry Meyer)表示,在高通脹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似乎不太擔心能源價格上漲。他認為,如果需求大幅下降美聯儲將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外界也相信美聯儲會做出反應。他還強調稱:“但今天的風險環境并沒有讓我們在風險管理方面只關注下行風險。”
避險與通脹壓力的博弈也令市場格外關注美聯儲接下來的動作。
對此,中金在研報中分析指出,對美聯儲而言,短期金融市場動蕩帶來的避險情緒和中期大宗商品潛在上漲帶來進一步通脹壓力是兩股相反的力量。“我們傾向于認為,除非進一步系統性失控,否則難以大幅改變近端的加息概率,CME利率期貨3月預期回落有限也說明了這一點,因此3月開啟加息并給出縮表路徑或仍是大概率事件,只不過加息50bp預期已大幅回落。”
但中金同時認為,一個潛在風險是,如果后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行,那么將會推升遠端加息預期,也會增加市場對未來增長更快回落的擔憂,這不僅將增加“滯脹”的風險,也會加大美聯儲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
來自北方信托的經濟學家卡爾·唐納鮑姆(Carl Tannenbaum)也指出:“東歐內部更廣泛的沖突可能引發對貨幣政策前景的全面重新評估,這將加劇不確定性并壓低市場情緒。” 但他表示,目前風險偏向上行,美聯儲將加大政策應對力度。
最新消息顯示,美聯儲理事沃勒稱,美聯儲應不遲于7月會議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如果即將出爐的數據顯示經濟仍過熱,則3月有“強勁理由”加息50個基點。
參考資料:
《U.S., EU unlikely to cut Russia off SWIFT for now 》,路透社
《What is Swift and what would shutting Russia out of it achieve?》,衛報
3、《多國提議將俄羅斯踢出SWIFT 歐盟似乎在這項金融“核武器”上猶豫不決》,財聯社
4、《美國想要制裁中國的SWIFT系統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知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