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的發展遠超此前各界想象,“禁用SWIFT”這一大招最終還是登場了。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白宮26日發表聲明說,為應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采取軍事行動,美國與歐盟委員會、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領導人決定將部分俄羅斯銀行排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之外。
這也是21日俄烏局勢急轉直下后,美歐對俄施加的第三輪制裁。由于SWIFT是全球最安全、最便捷和最重要的跨境支付系統,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重要金融機構都是該系統的成員。因此,將俄從SWIFT系統中移除被稱為丟向俄羅斯的“金融核彈”。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中方不贊成用制裁手段解決問題,更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實踐早已證明,制裁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制造出新的問題,不僅造成經濟上“雙輸”或“多輸”局面,還會干擾影響政治解決的進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斌告訴第一財經,如果是全面禁止的話,就是“金融核彈”,但目前制裁“幾家主要銀行”(the selected Russian banks),且公開資料顯示這些銀行并不主要涉及能源交易,“因此還是‘核威懾’為主,傳遞的信息是俄羅斯若再不停火,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制裁。”
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韋進深告訴第一財經,這是迄今為止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的最嚴厲的制裁措施,參與制裁的國家將不會與俄羅斯通過被制裁的銀行進行資金結算,這將嚴重影響到俄羅斯的對外貿易。
SWIFT如何實施?
俄羅斯被踢出SWIFT系統,為何會被作為如此重要的一項金融制裁措施?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副研究員許文鴻對第一財經表示,簡單來說,SWIFT系統是全球金融機構自發組成的一個有關金融信息交換為核心業務的系統。幾乎全球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在使用SWIFT系統的服務。金融的本質是資金的流通。如果被踢出該系統,將使得俄羅斯的金融機構脫離國際金融體系,被國際金融信息交換體系屏蔽,使俄羅斯境內的資金不能參與國內、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融通。
“俄羅斯的所有資金及金融活動要么只能采用易貨交易,要么采用現金交易方式,在現在的金融體系下,這種打擊無論如何來形容也不夸張。”許文鴻表示。
金融戰中,被公認為“核武器”的SWIFT是什么?一直以來,有不少觀點認為,SWIFT是一個受美國掌控的跨境支付系統,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是美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金融制裁的強有力工具。
但上述論斷“并非盡然”。SWIFT全稱“Society of World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ociety”一詞就突出了SWFIT的主營業務,即銀行間的行業協會,主要服務于銀行間的金融信息溝通,也就是說,SWIFT通過連入其系統的全球200多家代理行網絡傳遞的是金融報文,而非資金,是各大金融機構之間的支付指令,而非進行具體的資金清算和結算,SWIFT每年向會員收取會費。
簡言之,SWIFT是金融機構之間進行金融信息傳遞的通道,而SWIFT并不對銀行賬戶做任何劃撥,對銀行賬戶進行資金劃撥的是清算和結算業務。若以美國為例,上述資金劃撥是CHIPS(美元跨境支付系統)的工作,CHIPS通過直參行A和B在其系統中的賬戶進行軋差,從而實現交易的清算結算。
接近SWIFT的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市場上有很多人認為SWIFT是一家美國機構,但真實的情況是SWIFT總部位于比利時,遵守比利時和歐盟的法律,美國對其并沒有監管權。在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后,以反恐為由,美國政府成功地“強迫”SWIFT將其在美國儲存的部分數據交給美國政府用于反恐;SWIFT還分別于2012年和2018年兩次斷開伊朗(部分)銀行與SWIFT的連接。
2012年3月,SWIFT第一次斷連并未在市場上引起很大爭議。此次斷連是基于歐盟委員會2010年7月出臺的對伊朗的制裁要求,而歐盟委員會7月的制裁決議又是基于聯合國2010年6月通過的對伊制裁決議,當然歐盟的制裁內容比聯合國決議更廣泛。這次斷連持續了4年,2016年伊朗絕大部分銀行重新連入SWIFT系統。
第二次斷連發生在2018年11月,此次斷連在市場及輿論中引發的爭議較多。首先,此次對伊制裁是美國單方面施加,沒有聯合國決議;而且美國單方面制裁行為遭到歐盟的極力反對。但SWIFT還是不得不將伊朗央行和部分銀行從其系統中斷連。
2012年10月,美國參議院通過《降低伊朗威脅和敘利亞人權法案2012》,該法案220條款授權美國總統對為受制裁的伊朗央行和銀行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的金融機構(如SWIFT)進行制裁;此外,該法案同樣授權財政部對SWIFT董事會中的銀行實施金融制裁。換句話說,如果SWIFT不斷連伊朗的銀行,SWIFT及各董事銀行就會被制裁。
極端情況下,一旦SWIFT受到制裁,SWIFT系統連接的11000多家銀行及銀行體系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波及全球貿易。
因此,之所以說SWIFT是美國金融霸權的工具,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SWIFT平臺上的部分數據可以被美國政府調用;另外一個原因是切斷一些美國要制裁的國家,比如伊朗。目前,俄羅斯面臨的窘境也如出一轍。
對俄羅斯經濟殺傷力有多大
斷開一個國家與SWIFT的聯系,將影響其貿易、外國投資、匯款和央行的經濟管理。SWIFT在27日稱:“我們正在與歐洲當局接觸,以了解將受到新措施約束的實體的細節。我們正準備在接到法律指示后遵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白宮發布的聯合聲明僅是禁止俄羅斯的部分銀行使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公告也沒有明確指出俄羅斯的哪些銀行將被切斷與SWIFT的聯系。
不過,據西方媒體報道,德國政府單獨的公報信息顯示,有5家俄羅斯銀行將被排除在SWIFT體系外,包括俄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俄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俄第二大銀行VTB銀行等此前已被制裁的銀行。
對此,韋進深表示:“這應該是西方國家內部協商和妥協的結果。對歐洲國家來說,大約30%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無疑將花費更多的代價在國際市場尋找替代能源。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
他繼而表示,主導俄國內天然氣、石油等能源交易的俄天然氣工業銀行是否被列入,是判斷美歐制裁俄決心的一個標志。
馬斌也表示,“美歐其實還在協商能否把與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等能源交易從制裁中剔除,相當于在制裁中豁免能源交易。因此,俄能源交易的最主要銀行至今依舊未出現在制裁名單中。”
數據顯示,俄能源交易占俄全部對外出口的60%左右,石油、天然氣能源出口占預算出口40%多。
不過,馬斌認為,把SWIFT列入制裁措施,確實是美歐對俄制裁的一個本質性升級,“升級之后沒有把制裁措施全部祭出,依舊留有余地,說明主要還是希望能起到俄停止在戰場上行動的目的”。
對于部分銀行被排除在SWIFT體系外,馬斌告訴第一財經,之前的制裁已經使得這些銀行無法進行美元、歐元、日元等融資、債券方面的交易,“此次相當于封了這些銀行的轉賬交易系統,但并不意味著完全無法交易。此舉旨在降低俄金融機構與國際市場交易的效率,增加交易成本。”
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美歐對俄輪番施加制裁,涉及俄金融、貿易、能源等多個領域。韋進深表示,多年的制裁對俄羅斯的經貿,尤其是能源出口影響深遠,“歐洲是俄羅斯的主要貿易對象,隨著制裁的實施,俄羅斯與歐洲貿易額將大幅下降。在能源出口方面,俄羅斯可能進一步開拓其他市場,以平衡對歐洲能源出口下降的狀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