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賈運可 陳旭陳星
近期,烏克蘭東部地區局勢急劇變化,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當地時間27日,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地區發生炮戰,為俄烏開戰以來最猛烈的一次。烏克蘭戰略通訊中心消息說,俄軍已進入哈爾科夫市中心。在外交層面,據央視新聞27日20時47分報道,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梅津斯基表示,烏克蘭已同意在白俄羅斯戈梅利地區舉行會談,俄羅斯代表團將前往該地區。梅津斯基表示,俄羅斯隨時準備與烏克蘭談判以實現和平。隨后,據央視新聞21時10分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轉入特殊戰備狀態。
國際方面,歐美掀起針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其中最重磅的消息是,美國等西方國家26日發布聯合聲明,將部分俄羅斯銀行排除在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之外,并對俄羅斯央行實施限制措施,以防其配置國際儲備削弱制裁措施造成的影響。那么,究竟何為SWIFT支付系統?世界上有沒有替代系統?美歐對俄發起SWIFT制裁影響幾何?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采訪。
或覆蓋俄銀行80%資產
為了適應全球交易,西方多國在上世紀70年代成立了SWIFT組織。根據SWIFT官網,SWIFT成立于1973年,是世界領先的安全金融報文傳送服務機構、一家全球性同業合作組織。
SWIFT不為客戶持有基金或管理賬戶,而是幫助全球用戶社區通過可靠途徑,開展通訊并交換標準化金融報文,從而支持全球和本地市場的金融交流,并助力國際貿易和商業活動。國際清算繞不開SWIFT,根據其公布的數據,在基于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以美元和歐元為主。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份額達3.2%,創歷史最高,繼美元、歐元、英鎊之后,居全球第四位。SWIFT的報文傳送平臺、產品和服務對接了全球超過11000家銀行、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SWIFT的總部位于比利時,分支機構分布全球,業務覆蓋了幾乎所有的金融中心。
SWIFT支付系統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一和最主要金融信息傳輸平臺。切斷一國金融機構與SWIFT系統之間的聯系,實際上就切斷了金融機構與全球銀行系統間的聯系,將無法進行跨境收付款,進而影響國際貿易。
據新華社報道,當天的聯合聲明未列出將被排除出SWIFT系統的俄銀行名單,但美方官員透露,相關制裁目標是10家俄最大金融機構,其資產占俄銀行業總資產近80%。相關名單將在幾天內擬定。同時,針對俄央行的限制性措施將導致其相關資產“陷入癱瘓”,難以對受制裁銀行和公司提供經濟支持,極大削弱宏觀調控能力。數據顯示,俄央行擁有超過6000億美元外匯儲備。
繞不開的SWIFT?
除了SWIFT以外,也有類似平臺出現。比如俄羅斯央行開發的SPFS。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央行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俄羅斯替代SWIFT系統(SPFS)的使用量相比2019年提升1倍,在俄內的使用比例達到20.6%。
不過,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美元主導的局面下,俄羅斯不可能完全擺脫美元獨立循環,因此俄羅斯這個系統可能不會像一些人士預想的那么有效。“系統的參數一定是SWIFT的,它不可能重新去構造一套標準,一定是按照SWIFT的模塊和標準構造的一個體系。”譚雅玲說。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當前SWIFT替代方案有限。俄羅斯在2014年受到經濟制裁后,推出了自己的跨境支付網絡SPFS來取代SWIFT,但使用最多的是俄羅斯國內機構,難以替代SWIFT。中國于2015年推出人民幣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當前發展迅速,但在國際信息收發方面仍難以擺脫對SWIFT的依賴。伊朗被禁用SWIFT期間,歐盟推出INSTEX系統,旨在與伊朗進行非美元貿易,但由于美國的阻撓幾乎未能實質使用。此次對俄制裁若長期持續,不排除歐洲未來再次繞道類似方案尋求俄能源進口。
歷史上僅有朝鮮和伊朗作為主權國家曾被禁用SWIFT,影響較大的是對伊朗的制裁。2012年,隨著伊朗核計劃緊張局勢加劇,歐美切斷了伊朗4家主要銀行與SWIFT的聯系。該年伊朗GDP增長率從前一年的2.7%跌至負7.4%。2016年,不再列入國際制裁名單的伊朗銀行重新與SWIFT聯網,但外國銀行仍對與伊朗交易持謹慎態度。
2018年,伊朗50家銀行再次被禁用SWIFT,該年伊朗GDP增長率從前一年的3.8%降至負6%,次年以原油為中心的出口下跌60%以上,伊朗貨幣里亞爾匯率暴跌至制裁前的六分之一,導致國內惡性通脹,伊朗不得更換發行新的貨幣。兩次制裁后不久,國際原油價格均有所上漲。
不過,據新華社報道,也有觀點認為,雖然SWIFT制裁短期內會為俄羅斯經濟和金融系統帶來混亂,但長期而言影響有限。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認為,外資銀行可以使用SWIFT的替代系統與俄銀行進行交易,只是成本更高。
制裁可能造成多輸局面
雖然SWIFT制裁非同小可,可能嚴重影響國家經濟運轉,但最終卻可能出現多輸局面。
據新華社報道,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中林美惠子表示,西方對俄羅斯施加了最嚴厲經濟制裁,自身也將遭受巨大沖擊。日本法政大學教授白鳥浩指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把俄羅斯排除出國際結算系統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很大影響。
譚雅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球化已經形成了供給面和需求面對立統一的構造,各自關系多樣復雜,不能只看到俄羅斯對外輸出受阻。從全球的視角來說,外界對俄羅斯的需求也特別需要關注,畢竟俄是石油大國、糧食大國、天然氣大國。
在SWIFT整個體系里,美元占比達到約40%,但這里面不光是涉及俄羅斯的需求,同樣也有其他國家的需求。俄羅斯在這個支付體系中也是重要的一環,交易雙方如果沒有對方的流動性,包括資金、資產、商品等就不可能交易。這是一個互動關系,而不是一個單向流動的關系。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必須通過對方科目才能流動起來,才能盤活,俄羅斯這么大的一個石油載體、天然氣載體、糧食載體,如果把它屏蔽了,對美元的流動性也會有影響。
德國財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此前表示,將俄羅斯排除在SWIFT系統外“意味著德國面臨無法獲得天然氣和其他原材料的高風險”,歐洲“應該認識到后果”。
《華盛頓郵報》26日援引美財政部官員的話報道,對俄實施更廣泛的SWIFT制裁將損害西方企業利益,尤其是大型石油企業。同時,美德兩國使用SWIFT系統與俄銀行進行交易的頻率最高,因而受相關制裁措施的潛在負面影響程度也最大。
此外,將俄羅斯銀行排除出SWIFT支付系統還可能導致西方難以從俄獲取債務償還。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截至目前,位于俄境內的實體對海外銀行的欠款高達1210億美元,其中對美方銀行的欠款約為147億美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