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自然受孕怎么辦?很多人會吃藥、看醫生。在過去,這些都要掏腰包自費;但未來,醫保支付on the way。
今年2月,北京醫保局發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最引人關注的,便是涵蓋了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等16項技術的輔助生殖。新政策將于3月落地,范圍適用于北京公立醫療機構。
本次北京把輔助生殖納入醫保,不僅開創了先河,還打開了市場空間。平安證券曾估算,2025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將達680億元。
前有三胎,后有輔助生殖。這是一個超大市場。
但問題是,輔助生殖的產業鏈有哪些?哪些企業能搶占先機?對此,我們逐一揭曉。
來源國泰君安
上游:國產藥物+試劑+器械在突圍
無需忌諱,輔助生殖涵蓋了男女。吃藥備孕、檢測是否懷上、器械協助等,都是產業鏈的上游。
而分門別類后,藥物類別包括促排卵、降調節;檢測類別包括孕激素、人絨毛促性腺急速;器械類別包括培養液、沖洗液、解凍液、取卵針、導精管。
其中,檢測類的試劑已實現國產替代。根據國泰君安的報告,國產產品技術與國外持平,但價格更為低廉,因此市場占比超過70%。檢測類的試劑廠商,主要包括亞輝龍(688575.SH)、安圖生物(603658)(603658.SH)、利德曼(300289)(300289.SZ)。
舉例來看,今年2月,亞輝龍在投資者平臺上表示,其在生殖健康領域已覆蓋20余個項目,可貫穿孕前診斷、妊娠期診斷、產后診斷、新生兒診斷到圍絕經期診斷的整個生育健康周期。
不過,藥物類和器械類仍由國外進口壟斷。尤其器械,瑞典、澳大利亞、美國等外資廠商的國內市占率超90%,而國產廠商里,威高股份(01066.HK)相對出名。去年6月,威高股份旗下的威高骨科(688161.SH)成功上市,但生殖板塊目前沒有資本計劃。
藥物類的情況稍好,進口廠商的國內市占率約60%。部分核心藥物已由國產主導,廠商有麗珠集團(000513)(000513.SZ)、長春金賽、仙琚制藥(002332)(002332.SZ)。其中,麗珠集團、仙琚制藥的國內市占率分別約20%、5%。
其中,2020年,麗珠集團輔助生殖專科領域實現銷售收入19.12億元。去年4月,公司上市了重組人絨促性素,產品在技術上較尿源路徑更為先進,此前全球僅有一家企業有同類產品。
中游:好孕幫成頭部APP
輔助生殖或難以開口,這給了互聯網機遇。互聯網打造了流量入口,將就診人群導入至醫療機構,由此催生了多個相關APP。
比如好孕幫,2014年以來獲得3輪融資,參股方有普華資本、松禾資本、基因資本等;貝貝殼曾先后獲得經緯中國、微醫貝聯的投資,愛丁優也由通和資本領投。
但整體而言,輔助生殖的“風”并不勁。之后,此類APP遭遇了轉化率和復購率偏低的問題,市場參與者開始減少。目前,好孕幫在輔助生殖APP中處于頭部。
下游:民營企業收購拿牌照
輔助生殖的下游,是醫院、診所等終端。早些年,電視里還有“XXX男子醫院”廣告,片尾是喜得貴子,可謂行業之鼻祖。
現實里,干這行必須得有牌照。目前情況,公立醫院持牌較多,但也有一些民營企業通過收購,切入了該賽道。
比如錦欣生殖(01951.HK),此前以3.2億元收購武漢黃浦中西醫結合婦產醫院75%的股權。2021年,高瓴、易方達張坤、中歐葛蘭等還對公司大幅加倉。
根據報告,錦欣生殖在成都、深圳等地都設置了專項生殖醫院,甚至在老撾拿到了牌照。其布局之廣泛,在行業內處于頭部。
除此以外,A股也有上市公司通過類似方式進入終端,屬于行業肩部。
麥迪科技(603990)(603990.SH),曾先后收購海口瑪麗醫院51%股權、北京國衛生殖健康專科醫院有限公司不低于20%的股權。
漢商集團(600774)(600774.SH),曾收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醫學中心31%的股權。
當然,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屬于自帶業務。
澳洋健康(002172)(002172.SZ)就公開表示過,旗下澳洋醫院為三級綜合醫院,包含輔助生殖業務。
達嘉維康(301126.SZ)也披露過,旗下嘉辰醫院是2018年取得相關批復后開設的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
對普通人而言,過去輔助生殖不僅難以啟齒,而且動輒4—5萬元的費用也不便宜。如今,降價有了可能。生兒育女是全人類的行動,前有科技進步,后有政策引導。輔助生殖的“風”,終于起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