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對記者提及,由于人民幣資產日益突出的“避風港”效應,全球央行和國際投資者將繼續增持中國債市,預計2022年外資流入中國債市的規模將在7000億~8000億元人民幣。相較于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依舊堅挺。渣打方面預計,2022年人民幣對美元仍有望維持在6.25~6.4的強勢區間。 ]
2021年是全球通脹重燃的一年,而2022年通脹不僅沒有拐頭下行,反而愈演愈烈。除了物價,美國用工緊張導致的薪資攀升加劇了通脹結構性上漲壓力,俄烏沖突更是助燃了通脹預期。
“且不提本就存在的通脹壓力,俄羅斯的出口物資多是全世界供應鏈的上游,因而價格很快就會傳導,1/3以上的基礎金屬來自俄羅斯,一些國家的部分產能還得靠俄羅斯的能源來驅動。”清溪資本合伙人、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截至北京時間3月3日14:00,布倫特油價報116.9美元/桶,WTI油價報114.5美元/桶。歐洲天然氣價格2日飆漲約50%,創歷史新高。作為歐洲指標價格的荷蘭TTF天然氣價格,早盤達到每百萬瓦時194.715歐元,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占歐洲總需求的三成,這也導致原先淡定的歐洲通脹預期火速升溫。
究竟局勢將如何收場?“結局誰也料不準。”多位接受采訪的機構人士告訴記者,“但通脹是確定的,經濟趨于下行也是確定的,面對洶涌的通脹,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面臨著保股市還是保通脹的兩難抉擇,可以想象他的壓力有多大。”
金屬、能源供給受擾動
俄烏在全球經濟和貿易中所占比重不高,但隨著局勢持續惡化,將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通過大宗商品、供應鏈、通貨膨脹、地緣政治、美歐制裁等多個渠道,威脅國際經濟復蘇,造成國際金融市場震蕩,“蝴蝶效應”不容忽視。
建設銀行(601939)(亞洲)的研究顯示,2020年,俄羅斯GDP約1.5萬億美元,烏克蘭GDP約1553億美元,分別占全球GDP的1.7%和 0.2%。從對外貿易看,2020年俄羅斯進出口商品總額 5693 億美元,烏克蘭為1031億美元, 分別占全球的1.6%和 0.3%。但是,俄羅斯是世界主要原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天然氣儲量世界排名第一。同時,烏克蘭和俄羅斯均是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兩國還是金屬產品和稀有氣體的重要產地。不難發現,上游遭遇的沖擊將迅速向中下游傳導。
其中,能源供給擾動目前最受關注。相較于年初近80美元附近的水平, 目前布倫特油價漲幅已高達近47%,一年漲幅超85%。歐盟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地,逾八成的原油消費依賴進口。俄羅斯則是歐盟最大的單一原油來源國,提供了歐盟約27%的原油進口份額(2019年數據)。萬一發生劇烈的沖突,全球石油供應將大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分析師預計石油供應將出現每日230萬桶的下降,推動油價上漲至每桶150美元左右,從而使全球GDP下降1.6%。
OPEC在本周三召開會議,原油產出如預期沒有變化,沙特增產的意愿不強,樂見高油價。高盛資深大宗商品策略師、能源研究主管庫瓦林(Damien Courvalin) 最新表示,雖然3月1日國際能源署(IEA)表示釋放6000萬桶石油儲備,但這只是暫時阻止油價的上漲,而不是降低油價。
“我們不認為短期內油價的下降或OPEC+產量的快速增長會擾亂我們對油價結構性上漲的看法。2月份的全球石油赤字是我們預期的兩倍,而伊拉克正在經歷50萬桶/日的石油供應中斷,這足以完全抵消伊朗重返全球石油市場的產量增長潛力。”庫瓦林預計,俄羅斯最近凈石油(原油和產品)出口為730萬桶/日,受到船運保險、信用證的限制以及船員可能并不愿意前往這些高風險地區,其中600萬桶/日的海運流量面臨最嚴重的中斷。盡管目前中斷程度在幾周內還不得而知。
與俄羅斯出口中斷的潛在規模相比,近期的一次性SPR(戰略原油儲備)庫存的釋放相形見絀——6000萬桶僅能抵消俄羅斯海上出口10天的損失,或持續1個月的200萬桶/日的供應損失。早在烏克蘭局勢升級之前,全球石油市場已經非常緊張,加劇了上行風險。自2021年初以來,已有超過8000萬桶的SPR儲量被釋放,而同期油價翻了一番。此外,高盛預計,到2023年底,需要建立4億桶石油庫存,才能將庫存正常化到2019年的水平。
“布倫特之前突破113美元,目前看來處于拋物線階段,這個形態很少會平安著陸,通常以所謂的‘趕頂’告終。在漲勢中嘗試確認頂部,無異于徒手接飛刀。”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辛普森(Matt Simpson)對記者表示,“在看漲信號中,50日移動均線上穿100日移動均線,可能會有一些盤整,但短期強勢不改。”
天然氣面臨更嚴峻挑戰。截至 2021年年底,俄羅斯已探明天然氣儲量37.4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已探明天然氣總量(188.1萬億立方米)的19.8%。2020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八成輸往歐洲,占歐洲天然氣進口的四成以上。德國商業銀行首席外匯、商品研究主管雷徹特蒙(Ulrich Leuchtmann)對記者表示,短期內歐盟天然氣存量可能足以覆蓋需求,但最遲到夏天,屆時歐盟需要填補過冬所需的庫存時,天然氣的不足很可能導致歐盟再度面臨能源危機。
除了能源,農產品(000061)也是重災區。建設銀行(亞洲)的研究顯示,烏克蘭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區之一,黑土面積占全世界黑土總面積的40%,素有“歐洲的面包籃”之稱。烏克蘭出口玉米、小麥、大麥等糧食。俄羅斯則是世界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俄烏兩國均是全球重要的肥料生產國。
此外,俄羅斯是全球重要的金屬產地。據統計,俄羅斯鎳出口占全球市場49%,鈀出口占42%、鋁出口占 26%、鉑出口占13%。其中,鈀是制造傳感器、內存等所需的重要金屬。此外,俄羅斯還是重要的鋼鐵和銅出口國。
從企業角度看,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供應了全球10%鎳、全球40%鈀。俄鋁則提供了全球5%左右的鋁供應。2018年美國制裁俄鋁,國際鋁價一度上漲30%。
保股市還是抗通脹?
對于投資者而言,發達國家的通脹壓力和貨幣緊縮沖擊不容小覷。
市場曾有猜測認為,俄烏沖突可能促使美聯儲或暫停加息或下移后續加息的軌跡。但就在3月2日,鮑威爾表示繼續支持3月加息的成員。此前最新公布的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年率上漲5.2%,高于5%的預期值和4.9%的前值,更是遠超2%的政策目標。若油價飆升,交易員預計整體CPI不排除會突破10%。
在美國,一些結構性價格上漲壓力正在積聚——工資開始螺旋形上漲,而且勞動力市場非常緊張,這導致了工資的普遍增長。服務類別可能成為下一個漲價區域。企業正變得習慣于更頻繁、積極地提高價格和工資。同時,除了房價上漲,新租約的租金也大幅上升。
因此,高盛將2022年底的核心PCE通脹預期上調至3.7%(之前為3.1%),2023年底的核心PCE通脹預期上調至2.4%(之前為2.2%),并預計年內加息7次。摩根士丹利則預計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將會公布量化緊縮(QT)路線圖,隨后就會很快開始QT,每個月預計縮表的規模將控制在800億美元。
“全球已經處于持續通脹風險中,此前剛看到經濟從疫情中復蘇的苗頭,但此時如果處于產業鏈上游的能源、金屬、化肥、農產品出現價格大漲,非常有可能出現全球性的惡性通脹。進入北半球的夏季后,其他主要產糧區如果出現惡性天氣,世界各國的CPI數據爆棚將不是意外。”司徒捷告訴記者。
目前,美股空頭正觀望在反彈之際加大空倉。目前美股行走在高位,利率處于歷史最低位,美國國債收益率近期由于戰局導致大跌(10年期美債從1月2%以上跌至1.75%附近),同時大宗商品價格大漲。“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這樣的事情出現過兩次。一次是2008年上半年,一次是2011年上半年。2008年爆發了金融危機,而2011年爆發了歐債危機。不同的地方是2008年美聯儲還有利率操作空間,現在確實沒了。鮑威爾本來很有可能在上半年靠口頭釋放加息信號讓股市軟著陸。但是面對洶涌的通脹,他面臨著保股市還是保通脹的兩難抉擇。”司徒捷稱。
在交易員看來,目前納斯達克已經在200天均線下方運行了1個多月,目前正好處在重要的壓力區域;基礎材料ETF XME則小荷才露尖尖角;至于“木頭姐”的ARKK則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她預計的由科技進步帶來的“好通縮”沒到,通脹卻撲面而來。
渣打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對記者提及,由于人民幣資產日益突出的“避風港”效應,全球央行和國際投資者將繼續增持中國債市,預計2022年外資流入中國債市的規模將在7000億~8000億元人民幣。
相較于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依舊堅挺。渣打方面預計,2022年人民幣對美元仍有望維持在6.25~6.4的強勢區間。“除了對沖基金,幾乎沒有對手方去賣人民幣。估計對沖基金也不是很加得動倉了,而且不少多頭頭寸也在賠錢了。”某對沖基金交易員對記者稱。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真金白銀的流入,仍是支撐人民幣的主因,且疫情下資本流出的動力有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