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
近年來,資本市場加快推進系統性改革,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投融資功能日益健全,中長期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比提升至近25%的水平,市值規模一度超過90萬億元。但與此同時,資本在逐利驅動下也呈現出一些無序擴張的現象,如在部分領域呈現過度進入、過度并購、野蠻生長態勢,“貼標簽”式投資引發資本結構失衡等。
對此,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000166)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建議,為更好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加快完善規制,推進疏治并舉,積極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具體來看,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制度法規體系,引導社會資本規范化投資。比如,在《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及現有數據安全管理條例的基礎上,盡快推進《反壟斷法》的修訂和審議,明晰平臺壟斷型企業的主體責任、義務及經營邊界。
同時,盡快制定出臺社會服務業負面清單,堅持鼓勵與規范并舉,根據社會服務業特有的公益性、福利性、普惠性、平等性和差異性等特點,明確禁止進入、許可進入以及自主進入的社會服務行業清單,并對能否上市融資、資本化運作等內容做出詳細規定,減少政策的模糊性,給予市場穩定預期,引導社會資本按照行業準入清單進行規范化投資。
另一方面,楊成長稱,要堅持正向引導,尊重資本運行的客觀規律。充分尊重資本的逐利性,通過打破壟斷帶來的超額收益來逐步縮小不同行業之間的投資收益率,從而引導資本更多流向中小企業及傳統行業領域。同時,遵循資本的擴張性,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以市場化方式引導長期資本更多流向科技創新。
對于近年來頻繁出現的資本并購行為,楊成長建議,要規范資本并購行為,引導平臺企業更多進行“技術攻關”和“主業創新”。要積極借鑒境外市場反壟斷的最佳實踐,依據并購方式、用戶規模、投資金額等差異,對平臺壟斷企業的資本并購行為進行明確規范,堅決打擊對中小創新企業的惡性收購行為等。
此外,要把引導資本規范化運作與國家戰略目標相結合,推進綠色、創新發展。發揮國家科創基金、地方政府產業基金及引導基金的撬動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小、投新、投早,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綠色轉型、專精特新等國家重點戰略領域;同時,應盡快明確資本“紅綠燈”管理制度,積極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使得社會資本進入到傳統制造及一般服務業也能獲得平均投資收益,運用市場化手段引導資本投資。
楊成長還表示,要優化國有資本的結構布局,為企業正常的境內外融資創造便利條件。在堅持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導向下,強化國有資本的綜合投資運營管理,特別是在金融基礎設施、國計民生等重要領域加大國有資本布局,發揮國有資本的主導作用;持續優化企業正常的境內外融資環境,針對紅籌和差異表決權企業回歸境內上市,要進一步放松市值和盈利限制,并為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創造良好的外部監管環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