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海關周一公布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數據顯示,我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市場人士指出,當前我國外貿仍呈現出一定韌性,外需穩定將有助于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9,734.5億美元,增長15.9%,貿易順差1,159.5億美元,增加19.5%。其中出口5,447億美元,同比增長16.3%,進口4,287.5億美元,同比增長15.5%。
此前,財聯社3月“C50風向指數”調查數據顯示,市場預估今年1-2月國內進出口數據將自歷史高點下滑至15%左右,但貿易順差規模回落幅度不大。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疫情、全球通脹、俄烏危機等因素使我國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外部不確定性,風險挑戰將明顯增多。因此,仍需采取有效措施,繼續做好穩外貿、穩外資等工作,特別是持續加大對中小外貿企業支持力度,確保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穩定。
出口仍有遠憂
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出口5,447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從我國主要出口商品的量價數據分析,年初我國主要出口商品價格比去年同期均有大幅上漲,導致1-2月出口額增速遠超出口量增速。其中集成電路(芯片)出口量同比僅增長0.5%,但出口額增幅達到27.7%;類似現象在鞋靴、鋼材和手機等主要出口商品中也很突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1-2月我國出口額高增,主要源于出口商品價格整體大幅上漲,這與近期海外市場PPI、CPI處于高位,全球物價高漲相印證。當前海外疫情高發將加大境外產業鏈修復難度,短期內我出口仍有支撐。
不過,“俄烏沖突”總體上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推高通脹、壓低增長”效應,加之今年境外產業鏈會逐步恢復,二季度之后我國出口增速的下行壓力恐將加大。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表示,在經濟制裁與反經濟制裁的背景下,“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形成利空,進而在數量角度利空出口增速。不過預計3月出口增速還將面臨較強支撐,大概率繼續錄得2位數增長。
進口增長可期
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口4,287.5億美元,同比增長15.5%。
在進口方面,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指出,目前國內基建投資發力,我國對能源類大宗商品需求將會持續擴張。俄烏沖突或將導致國際原油、天然氣以及小麥等商品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沖高,價格因素對進口金額的影響未來一個階段將進一步強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