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飼料和養殖成本的不斷上漲、國內上游奶業周期性波動、短缺和自給率的問題都困擾著中國乳業的發展。數據顯示,近5年來國內奶源自給率下滑了9.6個百分點。
在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乳制品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對此提出建議,希望建立創新乳品市場調節機制和扶持家庭牧場等方式,來解決目前國內乳制品行業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行業波動較大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原奶產業。2014年,當時由于市場供需失衡,國內原奶行業曾遭遇“過山車”式的周期起伏,特別是從2015年到2018年間,中國奶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50%的牧場陷入虧損,國內奶牛存欄也大幅減少,根據國家奶牛體系的統計,國內奶牛存欄數從2014年的857萬頭下降到2019年的471萬頭。
從2018年開始,國內奶價觸底反彈,原奶產業也開始逐步恢復,但從2020年開始,隨著飼料和養殖成本的上升,奶價的周期性讓牧場經營面臨困難。
根據近期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由于奶業生產成本高、產銷銜接不緊密、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等原因,產業整體競爭力不足,進口沖擊嚴重。2020年國內乳制品進口量比2015年增長了70.4%,奶源自給率下滑了9.6個百分點,國產奶源市場份額下降與消費市場日益擴大形成了強烈反差,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奶業競爭力。
對此,在今年兩會期間,乳業代表也著重提及加強國內原奶產業發展的建議。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提出要扶持家庭牧場發展的建議。經過魏立華調研發現,此前國家農業農村部等九部門鼓勵通過發展家庭牧場,促進奶業振興,但在實際工作中,家庭牧場存在選址用地困難、設施農業用地土地復墾費用(保證金)和稅收壓力大、經營融資困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人才缺乏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牧場本身屬于重資產經營,由于缺乏抵押物,融資難一直是影響牧場發展的一個難題。
魏立華表示,有一些一定規模的家庭牧場,連續幾年投入百萬元,幾乎所有積蓄全部用作擴大經營規模、購買設施,卻在生產環節上出現資金短缺現象。由于資金缺口,嚴重影響家庭牧場正常的生產進程。因此他建議,應從多方面扶持家庭牧場發展,包括多渠道解決家庭牧場建設用地難問題,在年度農業設施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于奶牛家庭牧場建設;為解決家庭牧場經營主體的融資難問題,加大對奶牛家庭牧場的金融扶持力度,擴大抵押物范圍;并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更多扶持;并且完善科技創新、培訓和服務體系,加大對家庭牧場的培訓力度,提高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
據君樂寶方面介紹,目前君樂寶已扶持建成十五個家庭牧場,未來還將繼續推進家庭牧場扶持工作。
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內奶價的季節性波動對于行業影響較大,其中每年上半年為乳制品消費淡季產奶旺季;下半年為銷售旺季產奶淡季,季節性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近期國內就是奶業淡季,國內奶價緩慢下行,但隨著飼料成本的快速上升,部分牧場經營壓力快速增大。
據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創新部黨支部書記史玉東介紹,目前行業解決淡旺季矛盾主要通過產品降價促銷、噴粉等方式保障富余生鮮乳收購,給下游企業帶來巨大成本壓力。而小型乳企則會迫于資金壓力減少收購量、降價收購,經常導致農牧民利益遭受損失。
對此史玉東建議,可以考慮建立國家級儲備中心,創新乳品市場調節機制,形成保供穩價“緩沖器”,保護奶農利益,保障市場平穩運行。同時史玉東也建議,應該進一步提升我國乳品業加工裝備自主研制能力、苜蓿草良種創新繁育以及提升奶牛生產效率和養殖效益等,推動我國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行業內關于建立國家奶業收儲制度的呼聲一直不斷,國家奶牛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建立國家奶粉收儲計劃緩解奶業周期具有可行性。
但也有受訪專家認為,國內原奶面臨的兩大問題一個是成本太高,再一個是周期性過剩,雖然借助收儲計劃可以控制市場供給總量,但在實際操作上牽扯較廣、較為復雜,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