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3月8日訊 記者張玉榮 實習記者劉豈蓉 2022年全國兩會進行中。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原院長、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賈慶國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改進公共外交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加強打擊網絡上編造和散布虛假信息行為等方面的提案。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原院長、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賈慶國
講好中國故事,充分發揮民間交流
近年來,在一些國家,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占該國人口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針對 14 個國家開展的調查顯示,最近幾年,這些國家的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占到多數甚至絕大多數。
賈慶國告訴《小康》記者,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一方面西方媒體對中國采取不實、甚至妖魔化報道,西方反華勢力極力渲染中國威脅,不少國家民眾對中國的崛起仍不適應與擔憂;另一方面我國對外宣傳尤其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工作還不到位,中國人鮮有在國際主流媒體發聲,國際會議上中國專家學者的身影越來越少,官方對外發聲重在駁斥外部挑釁,但對我國內外政策的宣介和解釋較少,“沒能充分調動專家學者、退休外交官、外事官員的作用。”
賈慶國建議,認真學習和總結我黨歷史上開展公共外交的成功經驗,反思和改進現有做法,官方發聲在堅決維護我國核心國家利益的同時,著力加強對外增信釋疑工作,耐心闡述和解釋我國內外政策的緣由和做法。
賈慶國十分看重民間的來往對中國外交的“潤滑”作用,他主張充分調動民間力量參與公共外交的積極性,鼓勵專家學者包括已退休的外交外事工作人員發揮作用,讓更多具有外交外事知識和經驗的人參與到講好中國故事的事業中來。
為此,他建議改革現行對外交流管理的做法,降低專家學者對外交往活動的門檻,為專家學者開展對外交流提供便利和必要的資金支持。“近幾年因為疫情中外交流受到很大阻礙,希望我們能管控好疫情,建立起制度保障,使我們能安全便捷地進行對外交流。”賈慶國表示,這對于改善中國在國際的形象會有很大幫助。
俄烏沖突無贏家,中美關系須改善
作為外交方面的專家,賈慶國認為,俄烏沖突沒有受益者,全世界都是受害者,俄烏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他指出,俄烏沖突一定程度上是中美關系出現了問題。在特朗普時期,美國開啟了強硬的對華政策,而拜登政府基本延續了特朗普時期強硬的對華政策,使得中美關系日趨緊張,矛盾沖突逐漸凸顯,俄烏沖突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美兩國間的矛盾沖突。
賈慶國表示,中國方面還是希望能同美方共同管控沖突,穩定并改善雙方關系,因為中美關系惡化將會損害兩國乃至全世界的利益。“比如國際抗疫合作本是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是因為中美關系不好,這方面的合作力度就跟不上。還有很多其他問題我覺得慢慢都會顯現出來。”賈慶國說,“中美雙方共同維護兩國乃至全世界的利益,會打消一些國家挑戰國際秩序的念頭。希望美國改變目前對抗的政策,重新采取平等協商的態度。”
立法打擊網絡“虛假消息”
此外,賈慶國還提出全國人大應立法禁止網上散布虛假信息的做法。賈慶國認為,網絡虛假信息的泛濫正在給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單位利益和個人權益構成嚴重沖擊,“近年來,這種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
一方面,網絡虛假信息會導致社會認知錯位,大量虛假信息成為不少人認識問題的依據,從而導致認知混亂;另一方面,網絡虛假信息的泛濫會導致社會上是非混淆,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們判斷是非的標準。
在賈慶國看來,網絡虛假信息加劇了社會分化和撕裂,導致社會對立情緒上升,突出表現為仇官、仇富和仇精英,此外還加劇了中外對立趨勢,對我國處理對外關系造成很大的困難。“有些人刻意渲染甚至制造外國人如何對中國人不好的虛假信息,為了點擊量制造聳人聽聞的‘新聞’。”賈慶國希望通過立法,制訂具體判斷標準,頒布具體的懲罰措施,以此有效打擊制造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
編輯:麥婉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