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在提交的一份議案中指出,當前大多數企業數字化能力和水平普遍偏低。為此,他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實施數字化轉型扶持政策、支持數字化人才招引培訓、提供數字化高端專業服務。
張天任指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當前,大多數企業數字化能力和水平普遍偏低,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據應用價值創造不夠大。我國有些制造企業雖然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制造流程,推動了“技術+業務+數據”加快融合,但尚未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內部數據鏈,導致企業數據應用還未能創造最大價值。二是企業數字化人才較為短缺。我國制造企業廣大員工普遍缺乏數字化思維,對數字技術快速更新的響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不足。同時,大多數企業對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投入不夠大,很難吸引和儲備高端數字化人才。三是數字化生態構建能力不強。目前,我國數字技術應用缺乏后臺數據支撐,對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撐服務不足。同時,第三方服務機構缺乏對行業全面系統性深刻認識,數字化生態構建能力不強,提供的大多數是通用解決方案,難以滿足制造企業個性化、一體化需求。
那么,如何提高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和水平?針對上述問題,張天任給出了三方面的建議:一是實施數字化轉型扶持政策。在國家層面健全專項工作機制,建立專項扶持資金,鼓勵和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搭建面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打造一批數字化標桿項目,引領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轉型升級。二是支持數字化人才招引培訓。出臺制造業龍頭企業引進數字科技人才相關優惠政策、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制度,大力構建數字化學習云平臺,全方位提升廣大員工的數字化能力水平。三是提供數字化高端專業服務。建議政府加大公共數據開放力度,讓制造業龍頭企業更加便捷地“上云用數”。同時,在國家層面組建數字化專家咨詢指導團隊,為制造業龍頭企業提供“一對一”專業服務,全力打造數字化轉型供給側生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李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