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大力支撐國民經濟的同時,便利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有力提升了人民群眾的金融獲得感、幸福感。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受到了一些不法分子的關注,其通過非法代理維權、代理退保、假冒APP、虛假材料、反催收、信貸欺詐、洗錢、竊取金融信息等手段,牟取了巨額非法利益,近年來已經形成了一條金融黑產鏈條。金融黑產目標精準、分工明確、技術先進,嚴重侵犯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阻礙了金融機構的正常發展,也影響了我國金融行業的穩定。
一、金融黑產犯罪的特點
當前,從事金融黑產的犯罪分子呈現出年輕化、高學歷的趨勢,同時以互聯網為依托從事金融黑產違法犯罪活動,使金融黑產犯罪具有專業化程度高、犯罪隱秘性高、犯罪組織化及集團化等特點。
(一)專業化程度高
金融黑產的違法犯罪人員大多數具有金融行業催收、信貸、保險、征信處理的背景,對金融行業相關業務十分了解,專業化程度極高,為其規避金融機構審核提供了便利,這些犯罪分子充分利用金融機構的弱點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以達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二)犯罪隱蔽性高
大部分金融黑產犯罪活動,從尋找目標客群到成功實施非法金融活動基本實現了全程網絡化,由于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的特征,這為犯罪分子進行犯罪提供了便利,同時,以網絡為依托的金融黑產作案時間的瞬時性、空間的不確定性、行為與后果的可分離性也決定了該類犯罪具有極強的隱蔽性。
(三)犯罪組織化、集團化
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金融黑產犯罪活動,信息傳播更加快捷,也使犯罪的組織策劃更為便利,金融黑產犯罪的形式出現組織化、集團化現象,犯罪分子通過網絡信息互相交流犯罪方法和手段,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了嚴密的犯罪群體。
二、金融機構面對金融黑產的困惑
(一)惡意投訴,增加降訴壓力
在各大搜索引擎、貼吧等渠道搜索“代理維權”、“征信修復”、“退保”等關鍵字,會出現大量廣告,聲稱可以通過各種“合法”手段幫助客戶與金融機構進行交涉,達到修復征信、退保、維權的目的。大部分由于自身原因導致無法正常還款、征信逾期的消費者,在通過正當渠道無法滿足自身無理訴求時,會選擇委托這些公司進行處理,而廣告中所謂的合法手段,其實并不合法。其中一種手段便是組織、指揮部分消費者通過向監管機構進行不間斷的重復惡意投訴,向金融機構不斷施壓,以達到減免息費、修復征信、退保的目的,導致部分金融機構的監管客訴量持續上升,給金融機構降低客戶投訴工作帶來巨大壓力。
(二)虛假材料,增加經營風險
部分金融消費者由于自身收入不達標、負債較多等原因,在向正規金融機構自主申請貸款時,往往會被拒絕,此時,當自稱為正規的貸款中介機構聯系消費者,表示可幫助消費者申請到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時,部分消費者會選擇進行嘗試。這些所謂的正規中介機構,通過國家各大企業信息查詢平臺,很難查找到相關信息,而這些機構的手段無非是通過偽造工作證明、工資流水等虛假材料對這些消費者進行重新包裝,使消費者符合金融機構的審批條件,由于造假手段的專業性,很容易在金融機構的審批中蒙混過關,而且該部分客戶違約風險極高,增加了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
(三)增加信息泄露風險
互聯網經濟時代,金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有著巨大的利用價值,部分不法分子為牟取利益,通過借助科技手段攻擊金融機構的客戶信息數據庫,或通過買通金融機構內部工作人員,以達到竊取客戶的個人信息的目的,增加了金融機構客戶信息的泄露風險。
(四)增加資金回收難度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及最高法發布關于民間借款利率新規等外部環境影響,客戶違約行為增加,各金融機構基于正常經營對逾期客戶開展催收工作,一些不法分子及反催收聯盟借機聯系客戶以幫助其解決問題為由獲取客戶信息,并收取好處費,通過非法手段,協助客戶規避還款責任,增加了金融機構資金回收難度,嚴重損害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金融機構正常經營。
(五)侵犯客戶合法權益,金融機構受牽連
不法分子為了牟取利益,可謂費盡心機,他們通過開發與金融機構高度相似的APP向消費者實施詐騙,部分風險防范意識較弱的消費者,很容易掉入不法分子精心設計的陷阱,給消費者造成財產損失,這部分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在被騙后,會選擇向金融機構進行維權,或通過網絡渠道發布有損金融機構聲譽的言論,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的形象。
三、金融機構打擊金融黑產存在的困難
近年來,由于金融黑產嚴重影響了我國金融行業的穩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公安部等部門已經出臺了相關措施對金融黑產進行打擊,雖然情況有所好轉,但對于金融機構來說,打擊金融黑產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
(一)識別難度大,人員能力要求高
基于金融黑產犯罪活動組織化、專業化、隱蔽性高的特點,從事金融黑產違法犯罪分子具有相關金融行業的從業經歷,具有極強的反偵查能力,且犯罪手法極高,這給金融機構打擊金融黑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需要金融機構的客訴處理人員具備金融、網絡、財務、法律等綜合素養才能在客訴處理中識別風險。目前來說,客訴處理人員屬一線基層人員,對風險的識別和防范存在明顯短板。
(二)力量單一,未形成打擊合力
由于金融黑產犯罪活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犯罪人數眾多,要想徹底打擊金融黑產,需要多方聯動出手,而國內暫未形成打擊金融黑產的聯合組織,未形成打擊金融黑產的合力,僅依靠金融機構進行推動,力量十分有限,很難真正從源頭根除金融黑產違法犯罪行為。
(三)警方對黑產案件的受立案、打擊難度大
金融黑產所從事的違法犯罪活動具有成本極低、利潤極高的特點,雖然涉嫌破壞社會管理秩序(偽造、買賣國家機關印章或公文)、涉嫌尋釁滋事、詐騙、敲詐勒索等眾多違法犯罪,但黑產人員和電信詐騙類似,往往具有很強的反偵查防范意識,消費者因涉及到自身債務或征信問題,多在黑產人員的利誘下,與其達成攻守同盟。金融機構在向公安機關報案時,很難獲取到虛假材料的原件以及客戶的證言,對公安機關的立案、刑事訴訟增加了很大難度,導致很多案件根據現有證據無法立案辦理。同時此類案件中,向金融機構上傳虛假材料的大多是黑產人員,并非客戶本人,而客戶本人沒有直接制作、使用虛假材料,處罰難度較大。
四、打擊金融黑產的相關建議
(一)各互聯網廣告投放平臺應嚴格審核
在各大搜索引擎、直播平臺,充斥著大量的金融代理維權、修復征信等廣告,這里面摻雜著打著代理維權的幌子,從事著金融黑產活動的犯罪分子。因此,作為發布信息的互聯網平臺,要積極履行好社會責任,除了要嚴格審核發布的代理維權等信息內容以外,對于信息發布者的資質也要進行嚴格核實,從源頭切斷金融黑產的獲客渠道,守好打擊金融黑產的第一道關口。
(二)加強宣傳,提升消費者意識
部分金融消費者由于金融知識素養不高,對于金融黑產的識別能力較弱,因此各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監管部門要針對金融黑產的特點,創作各類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識宣傳內容,擴大金融知識宣傳渠道,不斷提升金融消費者識別金融黑產的意識和能力。
(三)立法部門從法律方面提供支持
近些年來,我國出臺了眾多措施來促進金融行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但目前我國還沒有打擊金融黑產的專項法律,因此國家立法機關應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根據當前金融黑產的新特點,制定專門的《反金融黑產法》,在為打擊金融黑產提供法律保障的同時,對從事金融黑產的違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懾作用。
(四)建立打擊金融黑產聯動機制
金融黑產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要想徹底打擊金融黑產,需要公安、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網信辦、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業協會等部門及金融機構的密切配合,因此,可成立打擊金融黑產聯合行動組,統籌各部門、各機構聯動打擊金融黑產違法犯罪行為,提高打擊金融黑產犯罪效率。
鑒于當前金融黑產發展越發迅猛,僅靠單個機構采取措施很難根治,行業亟須多方聯動形成合力,持續、有效打擊金融黑產至全部清除。3月18日,在重慶由馬上消費主辦,平安普惠協辦,招聯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新網銀行、富民銀行等十余家機構共同參與的首屆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AIF聯盟)論壇將隆重舉行,屆時行業內首個金融行業共享互助組織“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將正式誕生。當前,金融領域的黑產損害金融行業健康肌體、嚴重侵犯公民合法利益,已成眾矢之的。面對金融黑產組織化、專業化、鏈條化所帶來的新威脅和新挑戰,以聯盟為代表的金融行業更應攜手并進、匯聚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