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馬上消費主辦,平安普惠協辦,招聯金融、新網銀行等十余家機構共同參與的行業首個“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AIF)”成立大會暨首屆論壇在重慶舉行。重慶市委網信辦、重慶市公安局、重慶市銀保監局等單位蒞臨指導。
論壇上,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副院長馬方表示,金融灰黑產”的蔓延與壯大主要是違法犯罪分子能獲得的巨額收益及相對低的犯罪成本所導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類新型違法犯罪活動層出不窮,金融“灰黑產”也更加趨于專業化、體系化,呈現技術手段更新迭代快、鉆政策空子等特征。
針對非法代理維權、金融電信詐騙、騙貸等嚴重擾亂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正常運營秩序的問題,馬方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統籌安全與發展,把安全發展貫穿于行業發展的全過程與各方面。
金融領域黑產侵害人民財產利益,擾亂金融秩序,動搖互聯網金融產業基礎,在當前經濟壓力增大,金融風險凸顯,金融領域黑產犯罪不斷蔓延,將是金融安全領域風險點之一。為此,必須堅持系統思維,未雨綢繆,監管部門、金融機構、消費者要有風險防范意識,加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體系與能力建設,形成發現、識別、化解、防范金融風險的體系機制。
第二,建立聯防聯打協作機制,以打促防營造安全環境。網信辦、市場監管、工商等部門,應加強資質審核,提高對非法修復征信、減免債務等機構的準入要求,加強監督巡查,讓游走于法律邊緣的灰黑產機構脫下其看似合法的外衣,從機構準入上杜絕此類灰黑產機構存在的基礎。與此同時,公檢法等執法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此類犯罪行為的普遍性、破壞性,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以典型案例助推批量打擊,以打促防,持續保持對金融灰黑產的高壓打擊態勢。
第三,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建立智慧防火墻。對于網絡小額信貸中發生的騙取貸款罪與貸款詐騙罪,應當圍繞系統、平臺安全,加強信息技術保障,一方面保障不受攻擊、篡改,另一方面,完善風險算法,以該類違法犯罪行為模型為基礎,運用隱私算法、數據不出庫方式聚合數據源,快速、準確發現、識別風險,預防、制止犯罪。
“金融的作用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本質上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金融機構在開展金融業務時,不能僅從經濟效益去考量,而應更多的踐行普惠金融,讓利于民的宗旨。”馬方表示,在消費者面臨金融困境,與金融機構發生金融糾紛時,在符合法規政策的情況下,充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進行有效溝通,盡可能避免其滑向金融灰黑產一側;在面對金融灰黑產時,應當積極加強反面案例宣傳,指出其非法的本質,提升消費者鑒別能力,自覺抵制金融灰黑產,從需求方杜絕金融灰黑產土壤的滋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