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 實習生 張曉悅)本輪疫情中,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和平里街道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部分區域被劃為封控區,兩個街道隨即啟動了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今天(3月18日)的降雪天氣給街道工作人員的服務保障帶來了不小的困難,為了防寒、保持體力,“大白”們貼著“暖寶寶”堅守崗位。
3月18日,南館公園,北新橋街道居民在大雪中排隊等待進行核酸檢測,工作人員維持著現場秩序。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北新橋街道:“輪班制”保證工作效率
3月17日零時,北新橋街道前永康社區接到疾控中心通知,后永康胡同2號院內發現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隨即,北新橋后永康胡同2號院3號樓被劃為封控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封控措施;北新橋后永康胡同2號院劃為管控區,管控區實行“只進不出、人不出區、嚴禁聚集”的管控措施。
目前,隔離點內設置了工作人員的值班點位,24小時進行值守。北新橋街道辦事處已經有20余名工作人員,在做好二級防護措施的前提下,進入到隔離點開展工作。
3月18日,南館公園,北新橋街道居民在大雪中排隊等待進行核酸檢測。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北新橋街道黨群辦副主任馬天添告訴記者,3月17日,北新橋街道進行了第一輪核酸檢測。今天傍晚馬天添接到新京報記者電話時,正在進行的是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為了加快全員核酸檢測速度,我們陸續開設新的核酸檢測點位,現在已經擴展到四個點位了。”
由于此次封控通知下發得比較突然,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核酸檢測點位,通知到所有街道居民,同時完成封控區和管控區的設置,無疑給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帶來了考驗。馬天添說,街道辦迅速形成“輪班制”,通過微信群、電話、聯系物業、平房院入戶等方式確保街道所轄人員都能收到核酸檢測通知。
3月17日,北京開始下雪,氣溫驟降,降雪天氣給街道工作人員的服務保障帶來了不小的困難。馬天添介紹,街道辦為工作人員提供了“暖寶寶”、姜糖水等防寒保暖物資,同時加派值守力量,通過“輪班制”的工作方法,維持工作人員體力,確保核酸檢測工作平穩有序開展。“雖然大家身上貼了很多暖寶寶,但手腳依然是凍僵狀態。”馬天添說,嚴寒天氣下核酸檢測排隊非常辛苦,有些居民情緒可能會比較焦急,這時候就需要工作人員進行秩序維護和引導,“總體來說,大家對我們的工作都是比較支持和理解的,還有很多熱心的居民為工作人員送來了‘暖寶寶’和熱巧克力,這讓我們心里也挺溫暖的。”
大雪中,現場工作人員的護目鏡沾滿水汽。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和平里街道:對接機制化解就醫難題
截至3月18日,北京東城區和平里四小已有7名學生感染,目前和平里街道共有封控區4個和管控區4個。
3月13日晚,北京東城區和平里第四小學一名學生初篩陽性。3月15日,和平里街道除民旺、交林兩社區外的18個社區啟動全員核酸檢測,全街道共設30個檢測點位,共檢測人數超過6萬。3月17日,和平里街道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3月18日,和平里街道封控區又進行了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
為更好地做好隔離人員的服務保障,街道在每個管控區組建了一個服務專班。針對封控區、管控區居民就醫難題,服務專班實行分類管理、精準施策。針對慢性病患者買藥和輕癥患者就醫,街道協調了和平里衛生服務中心,派出家庭醫生組成了工作專群,線上接受居民問診、開藥,管控區外的志愿者到衛生服務站、定點醫院代為取藥或購藥,再送到管控區指定地點,由管控區內的志愿者送到居民手中,通過無接觸志愿接力,傳遞暖心服務。
等待核酸檢測的長長隊列中,一小朋友玩起了雪。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如有確需外出就醫的重癥或急癥人員,街道、社區與患者或患者家屬溝通了解病情后,上報區衛健委、疾控中心,待專業部門作出允許外出就醫判斷后,由街道聯系120救護車進行“點對點”轉運。為確保病人及時就醫,街道“向前一步”,提前安排對接醫護人員上門進行核酸檢測,同時在轉運時配備1名社工同行,幫助解決突發問題。
新京報記者 陳琳 實習生 張曉悅
攝影記者 李木易
編輯 陳靜 校對 付春愔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陳琳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李木易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