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來,新一輪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3日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達5萬例,波及28個省份。本輪疫情中,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在22日和23日連續新增近千例,其應對之策備受關注。
23日晚,上海市委常委會舉行會議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重點工作指出,要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特點和規律,按照“滾動篩查、鎖定重點、切斷傳播鏈、做實閉環、織密防控網、控好社會面”要求,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
從防控目標來看,不論是中央層面對疫情防控要求的精神,還是基于中國目前的現實情況,都應該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
要實現這一目標并非輕而易舉,畢竟對上海而言,簡單地“封城”可能不是好的選擇。因為上海不僅擁有2500萬人口,且作為金融中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處于經濟循環關鍵節點,一旦停擺,不僅難以承受內部的保障、供應壓力,亦將給從周邊到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造成嚴重影響。日前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在答記者問時也提到,將因時因勢因情調整上海的疫情防控策略,努力將疫情對人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上海沒有封城,現在也不必封城”。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疫情主要流行的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特別是BA.2亞分支,具有傳播快、隱秘性強,感染后以無癥狀或輕癥為主等特征,早期發現難度大,等發現時往往已經波及了一定的范圍。數據顯示,本月上海新增逾5000病例中,95%以上為無癥狀感染者。
上海面臨的問題是,要在當前背景下探索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特點的新路,在“兩難”甚至“多難”的挑戰中,尋找最優解:既要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也應該盡力保障城市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和居民生活與工作上的自由。
具體防疫措施方面,近兩周上海最為重要的幾個決斷,正體現這樣的思路。如首次推行的網格化篩查——根據前期感染者情況及其分布特點,以及區域內人口密度、社會特征、經濟活動特點等綜合因素,劃定重點篩查區域和非重點區域,分類、梯度、滾動開展核酸檢測篩查,并采取相應管控措施,以求最大程度篩出潛在風險,進而處置干預、切斷傳染源。
當然,要真正實現防疫與經濟的“兩全”,讓抗疫方式最大程度可行并見效,難度也相當之大。毫不諱言,過去一段時間內的上海,已在多個方面迎來嚴峻挑戰。包括封閉時間較長區域人員生活保障供應不足,部分確診和密接人員的集中隔離和診治沒有想象中及時等。
好在上海做到了及時回應并妥善解決,如全力保障封控小區居民基本生活、保持應急就醫通道暢通及做好心理疏導和院感防控等工作,市民亦可通過各種方式表達意見、建議、訴求。此次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到,要突出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集中解決什么問題。其實,防疫過程中暴露薄弱環節,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是正常的,關鍵在于回應和解決的速度。
應該說,不管是面對本輪疫情還是日后的常態化防疫,都應該堅持專業理性、科學務實的態度,且從城市功能定位和資源特點出發,因時因勢因情施策,力求最大程度篩查并掃除社會面風險,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