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3月26日下午,“3·21”東航飛行事故搜救第六天,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搜救工作最新進展。
據新華社消息,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朱濤在發布會上介紹,截至3月26日12時,尚未發現幸存者和第二個黑匣子(飛行數據記錄儀),搜尋到飛機殘骸和碎片累計24047件,并設立殘骸倉庫,以便后續分類和分析。
目前,已搜尋到與第二個黑匣子安裝位置較近的一部應急定位發射機(ELT)。
3月26日,廣西梧州藤縣搜救現場,大量的飛機殘骸被挖出、整理,并不斷運送出來。圖/IC photo
關注1
應急定位發射機作用是什么?
《航空知識》雜志主編王亞男介紹,應急定位發射機并非負責存儲的設備,其作用是當飛機遇險時發出定位信號,以讓搜尋人員獲悉飛機殘骸位置。應急定位發射機安裝的位置離黑匣子較近,與黑匣子一樣都是安裝在機尾附近。
關注2
語音記錄儀中的哪些信息對調查事故原因至關重要?
在3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航安辦主任朱濤介紹,第一部黑匣子,即駕駛艙語音記錄儀已由專人送達北京的譯碼實驗室,數據的下載和分析工作正在進行中,目前不能排除存儲單元損壞的可能性。
已找到的駕駛艙黑匣子中有哪些數據對事故調查至為重要?王亞男表示,飛行員之間的對話,尤其是關于飛機技術狀態以及操縱意圖的交流是最關鍵信息。因為調查人員可以通過這些交流信息分析飛行員對飛機狀態的判斷,“比如飛機狀態是否正常?飛行過程中是否遇到問題?飛行員之間相互配合需要發出各種操作指令,那么彼此之間的操作指令也能讓調查人員知悉飛行員對于飛機的處置意圖。”
同時,王亞男表示,尚未找到的第二個黑匣子,即飛行數據記錄儀中的每一個信息對于調查都非常重要。“如果第二個黑匣子數據有損毀,那會非常遺憾,我們只能用其他的剩余數據盡量還原,難度就會非常大。”
3月26日,廣西梧州藤縣,東航客機墜毀事故現場,由于降雨,飛機撞擊點附近淤積較深,作業比較困難。圖/IC photo
關注3
哪些信息對事故調查同樣重要?
事故現場搜救進入第六天,除了仍在尋找的第二個黑匣子,哪些線索是對事故調查同樣重要的?王亞男表示,事故現場所有飛機殘骸的采集,包括擴大搜索范圍,繼續向地面以下尋找,以及對10公里外飛機疑似掉落物的收集都是搜尋的重點。
此外,北京市公安局原技術專家左芷津博士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此前的空難調查中可以看到,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發動機回傳的全部實時運行數據,也可以為調查事故原因提供重要線索。
對此,王亞男分析,如果發動機在工作中能夠采集到一些數據,并且能夠通過衛星信號回傳到地面,那么這一數據就有可能由發動機制造商接收,所以此前已掌握的發動機歷史數據或者飛行數據都將用以協助中國此次墜機事故的調查,“如果黑匣子搜尋不到的話,這些數據就變得比較重要。”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陳靜 校對 吳興發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