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司業績創成立以來的最好水平。”中信證券(600030)高管在3月29日召開的發布會上強調,中信證券的優異成績得益于公司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踐行國家戰略,在國內經濟穩中向好的大背景下,憑借綜合實力加強客戶與市場開拓,實現各項業務均衡發展的結果。
展望2022年,中信證券財務負責人史本良在介紹公司業績時表示,面對新冠疫情以及復雜的國際局勢、國內外資本市場波動,中信證券將繼續開拓創新,通過做強做優風險管控、業務布局、管理體制機制、市場品牌形象和經營效益來確保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表示,中國的投資銀行是伴隨著整個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逐漸成長和壯大起來的,中國投資銀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有自己的發展戰略和遠景目標,會做好資本、人才、市場、客戶等各方面的準備,同時也準備好了利用任何一種可能的機會來發展和壯大自己。”
看點一:談財富管理
近期市場波動給整個財富管理市場帶來一些新思考,中信證券如何應對?
2021年,中信證券人民幣 200 萬元以上資產財富客戶數量15.8萬戶、資產規模人民幣1.8 萬億元,分別較2020年末增長25%、21%;人民幣600萬元以上資產高凈值客戶數量3.5萬戶、資產規模人民幣1.5萬億元,分別較2020年末增長29%、19%。
“2021年中信證券財富管理轉型成效明顯,如果拿財富客戶和高凈值客戶數量以及資產規模跟剛剛轉型時候的2018年末相比都實現了翻倍。”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表示,中信證券也搭建了多元化的金融產品線,涵蓋了股票、債券,期貨等各類資產及投資策略。
談及市場波動的影響時,楊明輝表示,短期的市場波動不會影響財富管理的長期趨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強化客戶對規范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服務的需求和依賴。而且波動本身也是資本市場的基本特征,能夠起到教育投資者的作用。
看點二:談資管業務
楊明輝表示,中信證券的資管業務圍繞著立足機構做大銷售零售的發展戰略,近年來大力發展了社保、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養老業務;在銀行主動管理業務轉型方面競爭力很強;在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方面持續推進,同時也積極布局和發展跨境產品。
“資管子公司我們正在申請,與原有的業務相比較,主要變化是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申請資格之后對于大集合產品的改造、持續開發都非常有利,同時也有利于設立第三支柱產品,完善養老金產品的譜系。”楊明輝表示。
談及雙方各自的定位時,楊明輝認為,中信證券資管子公司和華夏基金發展態勢各有側重。前者在機構客戶、機構業務方面優勢較大;后者服務的主要是個人客戶,在零售業務方面非常有競爭優勢。
看點三:談配股進展及影響
配股進展及市場波動、監管趨嚴是否對業務資金需求產生影響?
史本良表示,客觀來講,募集資金從投入到產生效益本身有個過程。配股暫時對杠桿水平有向上拉動作用,但長遠看,配股是公司長遠戰略的需要,公司對資本金補充的需要,同時通過配股可以進一步減輕公司相關指標壓力,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就配股募集資金大力發展資本中介業務而言,他表示,資本中介業務中的不少還屬于市場創新業務,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而從這幾年的財務表現來看,這些業務發展對公司的ROE水平有很大提升。
“長遠來看,募集資金補充完以后,公司的相關的業務規模、收益水平都會得到非常明顯的提高。”史本良表示。
史本良認為,近期由于各種原因,境內外資本市場出現了一定波動,但是這個波動是暫時的,國內資本市場長期向好的態勢是不變的;另一方面,市場波動也會增加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對一些避險或配置的需求,這對公司來講是非常好的發展機會。
“監管政策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規范和引導市場行為,推動市場健康發展、推動行業良性創新,某種程度上更有利于頭部公司競爭優勢的鞏固和提高。”史本良表示。
看點四:談海外業務發展
在疫情持續的大背景下,中信證券下一步海外發展策略有何重點?
張佑君表示,國際化業務一直是中信證券業務收入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近兩年的運行情況來看,中信證券境外業務成績不錯。2021年收入達到61億元,雖然該收入在中信證券整體收入占比中并不高,但從規模來講已經成立以來的最高水平。
據其介紹,中信證券海外業務發展主要踐行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做好資本、人員、業務等多方準備,提高在中國香港的市場規模和份額;第二步在亞洲市場上擴大業務規模和影響;第三步在全球的其他地區有更多業務布局和投入。
張佑君表示,后續在境外業務的發展要著重關注四個方面,一是要在資本投入上不斷擴大規模;二是提高境外各個業務線的盈利能力;三是在客戶市場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四是在境外業務的發展中,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全球業務能力的優秀人才。
看點五:談全面注冊制
如何看待全面注冊制?證券公司如何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個人認為,股票注冊制已經成熟了,完全可以在中國資本市場來推行。”張佑君表示,從科創板注冊制的發展來看,我們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經驗。而注冊制的全面推開有利于證券機構展現自己在資本市場的能力。
“過去在上市審批環境下,證券公司更多是企業上市過程中的一個通道,這對我們真正發揮市場定價能力、研究能力及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對客戶的銷售能力是有影響的。注冊制后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張佑君表示,對有準備的證券機構來講,全面注冊制是一個有利的機會,也更能加強整個市場對于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上市公司業務的能力擴展。
他強調,境內方面,中信證券要在全產業鏈上做更多工作,為企業真正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服務。“這種服務不僅僅是為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更多還包括風險管控能力、市場開拓能力以及產品定價能力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席莉莉 校對 柳寶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