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士奢侈品牌Bally關聯公司巴麗(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因以次充好,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1萬余元,沒收違法所得4085.5元。
行政處罰信息顯示,被罰款原因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據詳情顯示,當事人總公司于2021年5月27日以1590元的單價進口Bally Schuhfabriken AG 75件,此款女裝針織上衣進貨單價1590元,海關關稅稅率6%;即該款貨品海關征收單價貨品關稅稅金:95.4元,該款貨品成本單價=219.1元+95.4元+1590元=1904.5元,2021年8月18日銷售1件,銷售額為5990元,現庫存6件(已封存),7件貨值金額為:41930元。
也就是說,Bally銷售上述上衣的單件利潤超過4000元。
這條消息讓網友們大跌眼鏡:利潤那么高,還好意思以次充好?
▲微博截圖
此前,Bally還曾在2021年因違反產品質量法被罰處。天眼查App顯示,巴麗(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曾于2021年1月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2376.01元,并罰款2.5萬元,原因為銷售不合格產品。
無獨有偶,近日,ELAND衣戀中國一款羽絨服因原材料以次充好,被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約1.4萬元。消息一經曝光,#標價1598元羽絨服生產成本僅75元#引發熱議,衣戀被推上風口浪尖。不少網友表示,“這不就是欺騙消費者嗎?”“假冒偽劣產品”“小時候高攀不起的牌子,還好買不起”。
隨著輿論愈演愈烈,衣戀中國發表致歉聲明,聲明顯示,“因該事件讓消費者誤以為ELAND品牌的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的總成本,為此給顧客帶來的不便,我們表示歉意。”
公開資料顯示,Bally為1851年創建于瑞士的奢侈品牌,主營產品包括時裝、鞋類及手袋等。年報顯示,Bally年凈虧損同比擴大1208.53%,續虧7180億美元,上年同期虧損548.7萬美元;營業總收入13.22億美元,上年同期營收為3.73億美元。
中新經緯綜編自公開信息、中國新聞周刊等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新經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