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嘉玉, 諾亞控股創始投資人、執行董事
導語:ESG投資在過去兩年迅猛增長,但財富管理行業與資產管理行業在篩選與管理ESG產品仍存在不少被質疑的狀況。沒有細則與統一標準是重要原因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基金會)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于3月24日達成一項關于ESG標準的合作協議,就推動全球ESG標準統一達成一致。中國提出碳中和目標與高質量發展以來,綠色投資與ESG相關投資蹶然而起,引發各界人士關注。本次IFRS與GRI的聯手提醒中國ESG相關人士,我們的市場發展除了依賴企業主動披露ESG信息以及金融機構積極倡導ESG投資,更需要政府或三方建立通用認可的ESG評價標準與信披框架,以助力市場的穩健發展。
近兩年,自國家明確碳中和政策,從產業界到金融界,紛紛探討如何以提升認知、培訓、建立新服務模式、構建生態圈等方式助力產業與社會的減碳轉型。金融機構作為資本力量的重要代表,在涉及如何通過綠色投融資支持實體產業轉型上,必然會面臨ESG投資在實踐中不得不應對的挑戰——足夠與高質量的ESG信息數據。
過去,中國利用自身獨特的體制與文化優勢,加以開放的學習態度吸取西方的寶貴經驗,在實現了全球經濟發展史上奇跡的同時,也付出了相應的環境代價。在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ESG與綠色投資是重要推動力。我們須秉持學習心態,通過觀察數十年的國際歷程,及早整合實踐,彎道超車,再一次實現加速前行。
過去30多年,各大國際機構(GRI、SASB、IIRC等)均提出過ESG信披框架,但莫衷一是。由于缺乏統一標準,依據ESG信息披露數據的投融資決策者難以對不同標準下的信息進行比較,降低了ESG評估的客觀性與有效性。而不同ESG標準的制定者,可能為了擴大影響力,將工作重心放到推廣上,而非技術層面,這也影響標準的質量與真正的獨立性。提升高質量ESG數據披露迫在眉急,勢在必行。
在充滿各類沖突與多元的ESG標準現況中,協同與統一正逐步成為市場的共同愿望。市場上最具權威性的ESG報告框架與標準制定者GRI、SASB(可持續性會計準則委員會)、CDSB(氣候披露標準委員會)、IIRC(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與CDP(碳信息披露項目)早在2020 年 9 月,就同步宣布攜手制定報告的合作意向聲明書,成為進一步整合的推手。
同期,另一家50多年來在財務披露標準領域受到140個國家認可的標準委員會IFRS,也因為在2019年的戰略評估中發現ESG信披需求在市場交流中被反復提及,選擇在2020年9月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公開意見征集。國際證監組織IOSCO隨即發表聲明,支持參與合作。
2021年7月,G20 財長和央行行長也公開支持IFRS基金會有關制訂ESG報告標準的計劃。同年11月3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世界領導人峰會上,IFRS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全面啟動可持續發展披露準則的制定和發布。
與此同時,IFRS基金會與GRI宣布合作制定一套ESG報告系統,旨在兼顧ESG的財務相關性和對環境及社會的影響性。一直以來,IFRS基金會發揮其優勢,優化與ESG相關的財務信息通用財務會計準則;GRI則兼顧多元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制定公司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產生影響相關的信息披露標準。隨著IFRS基金會與GRI的合作,雙方必然會調整其工作計劃、術語和指南,減輕公司的報告負擔,在國際層面上協調ESG報告格局,創造更大的公眾利益。
縱觀國際市場,目前美國SEC已經在制定方向,以建立一套具有一致、可靠、可比特征的氣候信息披露準則。今年3月2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擬出臺法規,要求上市公司和其他發行人披露其氣候相關風險,并明確了上市公司氣候數據披露的三大范疇。這一草案不僅從監管角度支持標準化的ESG信息輸出,同時有助于在面對日益擴大的ESG投資者群體與資金時,協助其識別上巿公司的"洗綠"行為,避免資金去向與ESG行為不符的公司。預期其將以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和溫室氣體議定書(GGP)中普遍被接受的框架為基礎,未來相信也會采用ISSB與GRI組織更具體的標準,并持續優化。
反觀國內,ESG投資在過去兩年迅猛增長,但財富管理行業與資產管理行業在篩選與管理ESG產品仍存在被質疑的狀況。這一問題在綠色信貸市場上也存在。中國綠色信貸產品的體量全球第一,但并沒有真正得到全球投資者的認可,主要被認為有“洗綠”的疑慮。究其背后原因,固然有中國特色因素,更主要的原因筆者認為是沒有細則與統一的標準。
當前ESG投融資越發趨熱,中國也雨后春筍般出現了各類綠色金融組織、綠色研究院、三方服務機構、行業協會、自律組織、指數公司等,大家也都提出各式不同的信息披露框架與標準,期望在中國的ESG發展過程中盡力,但是實際進展和對行業的推動不盡如人意。
現在國際ESG信息披露標準已經進入統一與整合的階段,我們應該積極迎接。在理解金融本質、尊重專業分工原則下,建議由國家經濟轉型掌舵單位、金融監管支持鼓勵,推動金融業者、自律協會、ESG生態圈參者與,與國際相關協會機構協作,盡快建立“國內統一、國際接軌”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標準與制度,對具體的信息披露要求和內容可以實施"同方向、分步走"的策略。
相信我們如果能有相對統一的框架與標準,在國內獨特互聯網生態與科技賦能的落實下可以進一步實現我國在ESG投融資上“質與量”的彎道超車,更實際地引導資本支持國家高質量經濟發展戰略的實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