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局勢發展至今,對俄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達40%的歐洲,始終在是否把制裁大棒針對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猶豫再三。目前,波蘭已率先決定對俄羅斯進口煤炭下禁令。在烏克蘭局勢惡化之初,波蘭就一直呼吁歐盟制裁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但遭到德國等國家的反對。 ]
在俄烏雙方就烏克蘭局勢進行到第五輪談判后,終于傳來了積極的消息。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29日,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團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舉行新一輪談判。談判地點是在伊斯坦布爾的多爾瑪巴赫切宮,且以閉門形式。這是雙方繼一段時間以來的視頻談判后,再次面對面對話。
會談前一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強調,俄方不能允許西方將烏克蘭變成北約的前哨并在該國部署打擊性武器威脅俄羅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烏方在會談中的目標很明確,即在國內盡快實現和平并恢復正常生活。
促成此次會談的“東道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則在談判前會見了雙方談判代表,并再次表示,愿促成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澤連斯基在土耳其會面。對于會談,土外交部部長恰武什奧盧(Mevlut Cavusoglu)表示:“烏克蘭可能保持中立的想法,以及俄羅斯的有關聲明都是積極的信號。29日的談判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會晤。”
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韋進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輪談判之所以被視為烏克蘭局勢惡化以來取得的最大突破,一是俄烏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接近一致,使得俄烏有望實現停火,比如在確定烏克蘭地位、烏克蘭不加入北約以及沖突降級等問題上,雙方逐漸趨于一致;二是,談判傳遞出了俄烏雙方有望實現停火的積極信號,比如談判結束后,俄羅斯國防部決定大幅減少在烏克蘭的基輔和切爾尼戈夫方面的軍事行動;第三則是談判為俄烏雙方首腦會談和最終簽署和平條約奠定了基礎。”
這些積極信號
據央視新聞報道,盡管談判后俄烏代表團分別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但雙方均不約而同地談到了5個熱點話題。
第一,對于烏克蘭是否成為“中立國”。俄羅斯談判代表團團長梅津斯基表示,烏克蘭提議在國際法律保障下成為永久中立、不結盟的無核武器國家,還列出了對烏克蘭給予安全保障國家的建議名單。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安全保障國需提供軍事支持,在此情況下,烏克蘭可以成為一個中立國。烏克蘭目前無法就安全保障問題和俄方達成一致。如果安全保障國確保俄羅斯撤軍,烏克蘭可以討論其他議題。
第二,關于軍事行動,梅津斯基表示,俄羅斯正采取兩個步驟來緩和與烏克蘭的沖突。另外,俄國防部決定數倍減少在基輔和切爾尼戈夫方面的軍事行動;波多利亞克則表示,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停火,以解決所有積累的人道主義問題。
會談幾小時后,烏克蘭司令部表態,觀察到俄方在基輔和北部大城市切爾尼戈夫的行動發生了變化,個別部隊正在撤離。
第三則是關于烏克蘭加入軍事聯盟的問題。梅津斯基表示,烏克蘭放棄加入任何軍事聯盟;波多利亞克強調,有了安全保障,烏克蘭不會成為軍事組織的一員。此前,澤連斯基也已明確表示,烏克蘭已放棄加入北約的念頭。
第四則是烏克蘭是否加入歐盟的問題。梅津斯基表示,俄羅斯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波多利亞克認為,烏克蘭加入歐盟不能有任何障礙。
第五點,則是備受各方關注的俄烏兩國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對此,梅津斯基強調,俄烏總統的會面可以與兩國外交部草簽和平條約同時進行,“如果我們在簽訂條約工作上快速推進并達成相互妥協,則和平將會更早到來。”波多利亞克表示,希望兩周內能達成協議,希望兩國領導人能夠會面。
歐美如何反應
不僅僅是俄烏雙方,歐美多國也在密切關注最新一輪的談判。
據美媒報道,談判后,美國務卿布林肯對俄方聲明表示懷疑。他表示,俄羅斯說什么和俄羅斯做什么,美國更關注后者;在俄國防部副部長的表態中,美國沒有看到俄羅斯對局勢有新的定位。
29日晚些時候,德國總理朔爾茨、美國總統拜登、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意大利總理德拉吉舉行了電話會議。五國領導人同意維持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呼吁盡快停火并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沖突。五國還呼吁俄羅斯允許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進入烏克蘭,并建立有效的人道主義走廊。同時,聲明還重申了通過法國政府保持與俄繼續溝通的渠道。
此外,五國領導人還討論了當下的能源安全和能源價格問題。此前,俄政府表示,將從本月起針對對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天然氣交易以盧布進行結算。目前,距離這一大限僅剩一天。作為俄天然氣的主要買家,歐洲多國油氣資源進口商已明確表示,不會使用盧布進行交易,為此俄方已祭出了“切斷”天然氣供給的威脅。
烏克蘭局勢發展至今,對俄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達40%的歐洲,始終在是否把制裁大棒針對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猶豫再三。目前,波蘭已率先決定對俄羅斯進口煤炭下禁令。在烏克蘭局勢惡化之初,波蘭就一直呼吁歐盟制裁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但遭到德國等國家的反對。
烏克蘭局勢拐點已到?
自2月底烏克蘭局勢惡化以來,俄烏雙方已進入了“邊打邊談”的節奏。俄媒認為,此前四輪談判雖沒有重大進展,但至少為俄烏雙方開辟了對話的渠道。
韋進深認為,俄烏雙方在本次談判中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展現了解決問題的誠意。“一方面,俄羅斯的安全關切很大程度上得以實現,烏克蘭提議在國際法律保障下成為永久中立不結盟無核武器國家,并做出在安全保障前提下不加入任何軍事集團的承諾。”他說,“另一方面,俄羅斯主動緩和與烏克蘭的沖突,大幅減少軍事行動,并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這為后續局勢向好發展提供了前提。”
至于后續局勢的發展,韋進深認為,首先需要關注的是未來的俄烏首腦會談、和平條約的簽署,以及俄烏雙方何時實現停火、如何結束沖突,“這將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同時,俄烏雙方沖突產生的其他衍生問題,比如頓巴斯地區的地位問題、克里米亞問題如何解決、黑海地區的安全機制構建和運行問題以及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未來何去何從,都值得進一步關注。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預測主管德馬萊(Agathe Demarais)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烏克蘭局勢還會在制裁、高企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以及供應鏈混亂等方面繼續影響世界經濟。
德馬萊從經濟視角預測稱,俄羅斯經濟將在今年收縮10%,盡管西方制裁不會短時間內解除,但依靠大宗商品的牛市,俄羅斯經濟可能在2025年恢復到烏克蘭局勢惡化前的水平;但沖突的另一方烏克蘭顯然將“受傷”更深:今年經濟衰退幅度將達46.5%,并且可能需要長達15年的時間實現經濟的完全復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