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部署落實金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點工作,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其中,專門提出“穩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提出“保持商業可持續的縣域法人地位長期總體穩定”,堅持“服務當地、服務小微和‘三農’、服務城鄉居民的定位”,以及省聯社改革等方面的要求。綜合頂層部署和地方落地兩方面來看,穩妥推進農信改革化險已成為金融更好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重要原動力。省聯社改革與基層(縣域法人)行社改革是穩妥推進農信改革的兩大重點。
省聯社改革一直是農信改革的難點,因涉及諸多體系再造和體制機制問題。核心難點在于“淡出行政管理”“做優做強行業服務功能”與基層行社縣域法人定位獨立性之間的張力和矛盾。今年3月25日,浙江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創立大會召開,浙江省農信聯社改制為聯合商業銀行,被業內認為全國深化農信改革“第一單”落地!罢憬桨浮钡闹饕攸c在于保持兩級法人基本架構不變,保持縣域法人地位穩定,初步來看其精髓在于:一是業務功能分層并探索適度規模和差異化最優,如理財、科技等部分,根據技術特性和市場特征“宜大則大,宜統則統”,激活放大全省農商行社體系的靈活性優勢;二是平臺搭建促進農商行社體系內外合作,在更多的合作端口中發揮比較優勢;三是基于前兩點輔助形成對縣域法人機構異地經營行為的嚴格約束和有效激勵,使之在縣域范疇內深耕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與鄉村振興、縣域發展深度融合,換言之,在縣域和微觀層面激發“地方金融主力軍”“鄉村振興主辦銀行”“全方位普惠金融”等戰略定位的實踐展現。這些對于今后豐富與完善兩級法人架構的新治理機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統籌改革與風險化解是農信改革的基本命題。2020年5月末,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提到要“制定《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實施意見》,保持縣域法人地位總體穩定,強化正向激勵,統籌做好改革和風險化解工作”。近年來,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等工作中,中小銀行領域的風險問題也紛紛暴露并受到關注。例如,審計署發布的2019年第1號公告《2018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審計抽查了1627個單位、3086個項目,其中重點關注了金融機構風險管控等情況。公告稱,目前多數金融機構能夠加強金融風險管控,但仍有包括河南、吉林、山東、廣西等7個地區在內的部分地方性金融機構存在不良貸款率高、撥備覆蓋率低、資本充足率低、掩蓋不良資產等問題。
歸結起來,縣域法人農信機構的相關風險主要有:一是合規風險,熱衷理財、違規放貸、“壘大戶”等行為會不斷沖擊風險合規底線,這在近幾年的專項治理和整頓中屢見不鮮;二是資本金不足風險,縣域法人農信機構基本上是當地存貸款規模最大的機構,建立中長期的資本金補充機制與制度勢在必行,而且對其穩定可持續經營影響巨大;三是股東股權的治理風險,即如何防止股東惡意掏空銀行機構等問題,以及面向未來的合格投資人教育與管理等等問題。所有這些問題均指向了農信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即進一步推動從業務現代化范疇向治理現代化范疇的現代企業制度轉型升級。
農信改革的制度轉型內涵分為三個層面:一是與農村深化改革產生聯動效應,不斷破解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問題與瓶頸問題。在疫情期間,許多農信機構紛紛加大金融下鄉和進村入戶力度,與農村、社區、縣域深度融合,個中緣由還在于這既是農信機構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農信機構的生命力源頭所在。二是股權優化既有資本金補充的基本目標,也有制度創新和機制設計的高級目標。亦即,對于農信改革而言,股權優化的更高目標在于要發揮社會合作與農民合作黏合劑作用,從制度基因上確保農信改革“改制不改姓”。例如,浙江某行社的新一輪股權優化計劃中,除了吸引地方國資與先進農商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外,還通過“共同富;稹狈绞匠浞忠氪寮w經濟股東,激活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制度創新力。三是構建共同富裕的目標導向與機制。例如,前不久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浙江省政府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推動建立與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相適應的金融體制機制。這啟發我們,對于農信改革而言,其中一項重要課題就是促進農信改革、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三者在目標與手段層面的有機結合與相互轉化,從而不斷激發農信機構的改革新活力、新動能、新機制。
(作者:王東賓 編輯:洪曉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