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兩年永不塌房的頂流,那肯定非“傳統文化”莫屬。2021可謂是傳統文化爆發元年。
從2021年初唐宮小姐姐穿梭在名畫、國寶中的《唐宮夜宴》;到“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的《洛神水賦》;再到真人版《帝后禮佛圖》刷爆社交網絡,以及再現大唐遺韻、敦煌風姿,一舞驚艷千年,重新定義中國古典舞的《舞千年》。
傳統文化,就這樣在2021以一種井噴的模式,躍然熒屏,激活千千萬萬個身體內的熱愛傳統文化的基因,也擊中每一顆熱愛傳統文化的心。
講真的,當唐宮小姐姐從《千里江山圖》中緩緩出現的時候,被這種古典美感染的情緒就在升騰。這不是第一次聽說這幅名畫。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畫卷”單元,《千里江山圖》卷軸慢慢展開的時候,電視機前的億萬人民就被“千里江山,蒼莽浩瀚,通篇青綠,富麗堂皇”震撼的移不開眼。
為什么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一眼 從此無法忘記你容顏”?這幅傳世名畫究竟有什么魔力?
復活古畫 看江山多嬌
那還要從這幅“滿屏青綠落眼底 一眼能抵萬年”的“國家寶藏”傳奇的身世說起。
它是2008北京奧運會唯一露面的國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百年來僅展出5次。它是18歲少年的驚世之作,多少人畢生的夢想就是想看看這幅傳世名畫的風姿。一眼,千年。它是《千里江山圖》。
著名畫家陳丹青曾回憶當年去故宮觀賞《千里江山圖》時的狀態:“我把腦袋抵在展柜的玻璃上看,看得像個傻子一樣。”
大名鼎鼎的傳世名作,單單的看一眼就是滿眼的震撼。遺憾的是,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千里江山圖》的每次展出都極為難得。建國以來,僅2017年一次以全卷形式展出。有人說“錯過,有可能就是一生。”多少人畢生的夢想就是想看看這幅傳世名畫的風姿。
《千里江山圖》又因以蠶絲為載體,使用礦物顏料,歷經千年之后,只要打開畫卷,就容易損傷畫作原貌,美麗而脆弱。
可以這么說,幸運的話,一輩子能看到一次;而大部分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緣得窺。
但也不要覺得遺憾,因為“活”的《千里江山圖》安排上啦!
復活名畫,想想就覺得激動!河南衛視&中國平安(601318)攜手,以新技術的賦能,復活國寶,一窺《千里江山圖》穿越千年的驚艷!不過“復活”名畫這不是第一次,此前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曾經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為了讓更多游客欣賞到這一傳世名畫,故宮博物院融合了VR、AI等高科技互動技術,構建出了長36米,高4.8米的《清明上河圖》巨幅互動長卷。
遠看是動起來的小城山水,貼近看車水馬龍,行人如織,甚至能聽到來自大宋的喲呵叫賣聲。
但此次復活的《千里江山圖》可大有不同。
流動的山水 動人的江河
站在山巔與日月星辰對話,展開畫卷與江河湖海晤談。你能想到“動起來”的《千里江山圖》將會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嗎?數字技術讓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更加“多嬌”,河南衛視&中國平安攜手,將這幅傳世名畫進行熒幕演繹,讓國寶“活”起來,青山綠水就在眼前,開啟沉浸式“賞畫”體驗!
悠悠歲月、萬里山河,那一抹青綠,從山水間舞動熒屏?找尋每一棵樹、每一座山的蹤跡,跟隨18歲的少年一覽大美河山。
不同于僅僅是“復活”整個畫卷,短片創意的以畫師王希孟為線索,重現王希孟遍歷祖國山河,在山川日月中汲取靈感的創作過程,連線千年靜與動;每一幀映照的仿佛都是《千里江山圖》方寸間的小細節。
河南衛視以數字科技對國寶級文物《千里江山圖》進行創新性開發與創造性詮釋,給傳統作品賦予了新的文化藝術體驗。可謂是,傳世神作新的打開方式。
傳世名畫 細節里繪就大美河山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又名“宋千里江山圖”,是宋代王希孟書畫作品。更引人唏噓的是,18歲的天才畫師王希孟,20歲便去世了,更為這幅畫添加了離奇的味道。
在史籍中,尋不見《千里江山圖》作者的只言片語,只有翻開畫卷時的蔡京的一段題跋,透露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的簡單履歷,也還原了當時王希孟作畫的背景。
跋文如此說道:“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什么意思呢?大意如此:政和三年,宋徽宗賜給我這張畫,王希孟當年18歲,在北宋時期的畫院為生徒,后被升入文生庫。曾多次給皇帝獻畫,可是都不算好。但是宋徽宗看他是個人才,有可造就之處,就親自指點他,教了半年就畫出這幅畫,徽宗很贊賞,把畫賜給了我。
另據史料記載,天才少年王希孟,在宋徽宗那里只學了幾個月,就提出要去周游天下,遍訪名山大川,立志超越十幾年前(公元1101年)翰林圖畫院的傳奇前輩張擇端所作《清明上河圖》,為我中華大好河山,創作出一幅更加宏偉更加瑰麗的山水長卷來!
半年后(公元1113年),王希孟回來了,并為宋徽宗獻上了一幅驚世巨作——也就是被后世譽為“近千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的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全卷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差不多有4層樓高,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2倍多(《清明上河圖》長5.287米。)簡直就是宋朝版的航拍中國。
這幅12米的長畫,展開就是悠悠歲月、萬里山河。王希孟在青綠色調間尋求變化,注重多種手法并用,“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展現了少年的意氣風發和筆尖的絢爛。不僅如此,《千里江山圖》可遠觀,近看細節更是讓人驚嘆。
遠觀——磅礴!
《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又名“宋千里江山圖”,是宋代王希孟書畫作品。被后世譽為“近千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的山水長卷,雖然是絕世長卷,但細節依舊逆天,每一筆都精心描繪。
它是一幅山水畫作,長近12米,山峰起伏、江河浩淼,山村野市、漁艇客舟點綴其間,遠山近水,一筆一畫均無敗筆,整幅畫卷雄渾壯觀,氣勢磅礴,讓人嘆為觀止。時人贊其“一點一畫均無敗筆,遠山近水,山村野市,漁艇客舟,橋梁水車,乃至飛鳥翔空,細若小點,無不出以精心,運以細毫。”
近看——驚艷!
錢鐘書曾經說,“對于長得丑的人,細看是一種殘忍”。但是對于名畫來講,細細看來,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咫尺有千里,細看有生趣。”如果你一寸寸的展開卷軸,在連綿起伏的群山與煙波浩渺的江水之間,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等場景盡收眼底,不僅如此,畫中的水面,清晰如絲的水紋在歲月里飄蕩;
畫里的人兒登山、釣魚、對坐飲茶、打掃庭院、一家三口坐船出游……他們就在千里江山的每一個角落里快樂悠閑不慌不忙。
山河飄零 愿千里江山 盛世平安
遠看是江河氣象,近看是生活情趣。想必當年宋徽宗看到此畫的時候,也會意氣風發地指點當年大宋繁盛的愿景,山河大好,天下太平,大宋必會千里盛世,江山永固。
十多年后(公元1127年),如狼似虎的金兵攻破了繁華的東京城,將宋徽宗一家當成俘虜,用牛車運往金國北方苦寒之地。宋徽宗在牛車上癡癡地回望著自己的千里破碎江山,不由悲從心來,愴然涕下。
破碎的大宋經歷靖康之恥,顛沛動蕩,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復盛世。當異國的王再次回望千里江山,內心該是何等的悲愴。
想必彼時的文人墨客和百姓心中,家國平安,乃是最大的人生愿景。戰國時期,屈原腰間的玉璧;盛唐時期,李白佩劍上的平安掛墜;新年家家戶戶門上貼的春聯;喬遷新居,門上“出入平安”的橫幅……從古至今,平安,一直是中華兒女對于家國的深深期盼。
回望過去,著眼今朝,復活名畫的短片不僅再現了傳世名畫的生動,大美河山躍然眼前,更是在展現畫師王希孟的創作歷程以外,體現了濃濃的祈愿家國平安的情懷,讓人倍感溫暖。
國破山河在,《千里江山圖》卻獨自歷經千年滄桑,見證過中華的變遷興衰,今天徐徐展開這幅畫卷,在感嘆我泱泱大國藝術璀璨的同時。也常常會生出,山河仍在,盛世太平,萬民平安,這是何其幸福的一件事!
“惜此生短,孤身只筆,僅能繪千里江山。然華夏六合縱橫,萬里河山,終待如椽巨筆,再描錦繡,譜盛世平安。”遍歷山河,仍覺人間值得,惟愿家國共盛世,歲歲皆平安。
千里江山的美說不盡,還等與你同賞。4月8日晚8點,中國平安人壽——盛世金越產品發布會來襲,關注平安金管家APP、芒果v直播、抖音平安人壽官方號、微博平安人壽官方號同步直播,誠邀您一起品鑒千里江山之美,共話盛世平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