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
自去年起,反復不斷的疫情及供應鏈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不小沖擊。整體來看,不少曾經光鮮的行業已經進入下行周期,這與其處于風口時的肆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受此影響,不少大廠都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開始了收縮。有的公司按業務線和部門做人員優化,有的公司則按比例做硬性裁員,甚至給裁員安上了“畢業”、“優化”的名頭,引發了巨大的輿論反應。
盡管收縮是特殊時期的必要操作,但這也暴露出了部分企業缺少前瞻性戰略的致命弱點。
對企業來說,「擴張、觸頂、下滑、觸底」的周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有的企業會選擇在上升期盲目擴張、下降周期被動收縮,而有的企業則會通過成功的戰略部署跨越周期,實現螺旋上升。
作為一家成立37年的科技巨頭,經歷了無數周期波動的聯想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今也走出了一條跨越周期的成功道路。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前三個季度中,聯想總營業額年比年增長22%、凈利潤額上升76%,2021/2022財年營收有望達到新的里程碑,跨越4500億人民幣大關。
一、三大支柱+兩大基石助力穿越周期
放眼未來,聯想將更加堅定地執行既有的戰略部署,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堅持以服務為導向的轉型,以科技賦能創新,完成跨越周期的宏偉目標。
4月6日,中國數字經濟領導企業聯想集團2022/23財年誓師大會在北京舉行。
在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在新一輪周期面前,聯想集團要準確判斷自己在周期中的位置,通過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升級,架設起一道云梯,穩健地穿越周期。為實現路行長期、未雨綢繆,聯想集團將打造三大支柱,強化兩大基石。
作為全球智能化轉型的先鋒,聯想將技術創新視為第一支柱。按照規劃,至23/24財年結束,聯想集團的研發投入將在20/21財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未來五年,研發總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
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IT服務市場需求,聯想將服務為導向的轉型視為中流砥柱,在推出TruScale“一切皆服務”品牌的同時,全集團也都共同參與到轉型中來,以此打造新的增長引擎。
除此之外,聯想也將社會價值視為壓軸支柱。通過科技與服務的綜合作用,集團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前進的同時,也一直奮斗在扶持中小企業、整合產業資源、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線。
如果說科技、服務及社會價值是聯想集團穿越周期、行穩致遠的主心骨,那么“同一個聯想”和數字化兩大基石,則將為聯想集團夯實新一輪發展的地基。
新財年、新征程、新周期、新起點,聯想集團將秉承謙遜、開放、包容、共贏的態度,認真傾聽客戶聲音,與合作伙伴攜手共贏,與社會各界形成暢通的溝通機制,在新發展格局下,共同構建一個科技創新驅動、持續服務客戶、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的未來。
二、人文關懷助力員工“乘風破浪”
作為一家極其重視長遠發展的制造業巨頭,聯想也十分重視同一線基層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紅利。這不僅體現在了各種形式的“反內卷”活動中,也體現在了各種各樣的“特別獎項”和“基層激勵”之中。
近日,楊元慶就自愿放棄了價值8000萬元的長期激勵,并將其作為特別獎勵發放給堅守崗位的一線基層員工。
事實上,類似的獎勵在聯想內部已是慣例。比如2012、2013年,他就分別拿出300萬美元設立“特別獎”,以此來獎勵奮戰在一線的近萬名基層員工。
這不僅體現了聯想的人文關懷,也同集團一直以來堅持的理念是分不開的。
對現代企業來說,員工不僅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動力源(600405)泉,雙方的發展是高度統一的。能否實現與員工的共同進步,是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高度的重要因素。
早在2021年3月,楊元慶就曾表示:“員工辛勤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滿足我們每一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樣一個最終目標。”
為此,聯想集團打造了極具人文關懷的工作環境,園區內健身房、美發店、洗衣房、鮮花店、幼兒園/托兒所、哺乳室、按摩室和衛生服務站等一應俱全。
除此之外,公司還經常開展“女性員工關愛月”、聯想Family Day等活動,重視每個群體的合理訴求,用實際行動掃除基層員工的后顧之憂。
即便是在996最為盛行的那幾年中,聯想也一直堅持從基層員工的立場出發,旗幟鮮明地反對“35歲焦慮”,致力于打造充滿人文關懷的融洽辦公環境,為員工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
在聯想,員工不僅不需要為“35歲門檻”過度焦慮,還可以在工作生活中享受到“保姆式服務”,以最佳身心狀態在職場“乘風破浪”。
這不僅有利于在集團內部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也為聯想打造了持續、強勁的內生動力。
三、攜手實現新目標,聯想將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放眼未來,聯想將持續發力、努力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時代背景下,聯想集團從服務于國家、行業、民生和環境四個方面出發,以科技創新賦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通過加大在國內的科創投入,聯想正在用更高質量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供給,在為擴大內需注入動力的同時,積極參與到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將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產品和方案推向國際市場,把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帶到全球。
在智能化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聯想也充分運用自身經驗,為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賦能,推動國內制造業向國際產業鏈的上游進發;除此之外,聯想也一直堅持綠色發展、并提出了在205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
近幾年來,聯想始終奮戰在助力共同富裕、扶持中小企業發展、鄉村振興事業的第一線。
根據公開數據,聯想集團超過兩百家供應商和6萬家渠道伙伴都是中小企業。這些渠道伙伴中,有一半以上都滲透進了縣級以下地區,在全國各地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除了在供應鏈領域給予支持外,聯想集團還先后發起“中小企業光速成長計劃”、中小企業數字化幫扶萬家工程等項目,通過新IT技術賦能中小企業轉型。
在聯想創投“雪中送炭”的投資過程中,專精特新更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被投企業中已有39家被評為國家級和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覆蓋核心部件、ARVR、機器人、工業軟件等十個領域。
展望未來,楊元慶表示:聯想集團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不僅要實現業績的提升,還要推動基礎性、突破性的科技創新;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還致力于成為高科技驅動的解決方案企業;專注自身發展的同時,更要對國家、對社會、對人類做出更多貢獻。
通過在行業仍處于“擴張”階段時打造新的增長引擎,力爭在下一輪周期開始時,成為一個創新能力更強、利潤水平更高、創造社會價值更大、能夠更高質量發展的新聯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