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世紀疫情跌宕反復,全國多地都緊急按下了“暫停鍵”。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徐工作為大國頂梁柱,聞令而動、向“疫”而行,攜手同盟軍再次火線增援,全力托舉起“生命方舟”,讓全世界看到了眾志成城的中國力量!
同心守“滬”,關鍵時刻頂得住
疫情“十萬火急”,中國速度奮力奔跑。
伴隨上海新增病例不斷攀升,為減少定點醫院壓力,分流輕癥患者,上海啟用并興建多處臨時隔離收治點。在這座特大型城市和重要口岸城市面臨全方位大考時,短時間內迅速調集的首批30余臺徐工起重機緊急馳援現場。
搶建“生命方舟”,徐工起重機上海代表處第一時間組織成立徐工應急保障群,做好協調溝通和服務保障,并緊急籌措現場最緊缺的醫用口罩、飲用水、消毒液、方便面等物資,全力保障項目施工。
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數臺大型起重機連夜開進場館,大批量活動板房被緊急吊運至現場。“我們接到的指令是,要求4天內必須完工,我們有信心也有把握!”現場參建的吊裝用戶剛從其他方艙撤場,車子發動機依然溫熱,就又投入到下一場的戰斗。
軍令如山,現場施工單位執行“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火熱施工。據了解,這處方艙醫院建成后將提供超過4萬個床位,并開辟兒童區,成為上海目前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
3月30日,在崇明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項目現場,50余臺起重機沖鋒隊星夜集結完畢。作為崇明已啟用的單體規模最大的收治點,為配合各項功能設計調整變更,項目“邊設計、邊施工、邊調整”。“隨時聽指揮,隨時做改進,一刻都不能放松。”現場參建的吊裝團隊以實際行動詮釋軍人標準的使命必達。
原定4天,最終僅用86小時,可容納床位2700個崇明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建成開放,4月4日凌晨2點左右,這里迎來了首批轉運患者。
遠離市區的臨港洋山,7千余名建設者耗時七天七夜,可以容納1.36萬張床位的方艙醫院正式啟用,江蘇和浙江援滬的醫療隊批量入駐,投入到防疫服務的一線行列中來。
“泉”力以赴,不舍晝夜搶建
與隔離方艙一般選取整塊空曠場地搭建的方式不同,泉州最大的方艙醫院選址市政路面道路,距離長達3公里,要求不破壞原有市政工程,且能在完成隔離任務后恢復原貌。
時間緊、任務重,徐工標桿客戶泉州德勝、福建順興利主動請纓,將家中XCT80L5、QY25K5D、QY50K5D等設備接連開進現場,“我們有經驗、能力、有干勁,作為吊裝人,我們累點苦點都是值得的!”幾乎在同一時間,廈門欣達洲更是第一時間將十余臺徐工設備從廈門開出,趕往泉州增援!
最終,僅耗時10天便完成了項目前期整體施工任務,目前已有超1000名隔離人員入駐臨時方艙隔離點,極大緩解了泉州當下疫情防控壓力。
“吉”力抗疫,24小時一拉就響
三月的吉林,仍寒風凜冽、大雪漫天,距接到援建任務還不到24小時,近60臺徐工起重機、挖掘機組成的硬核“鐵軍”火速集結至多所方艙隔離點建設現場,以“滿格”狀態投入到疫情防控攻堅戰。
“吉林氣溫低至零下,但方艙醫院建設現場熱火朝天,車子和人都上緊了發條。”現場徐工客戶王師傅介紹到。
日夜不停,連軸接力,半個月多時間,吉林全省19個方艙醫院拔地而起,并相繼交付使用,為疫情防控筑牢防線!
抗疫“遼”,援徹夜鏖戰“倒春寒”
3月以來,遼寧省疫情呈現多點散發狀態,特別是沈陽疫情尤為嚴重。克服工期緊、物資緊缺等困難,50臺高空作業平臺、11臺徐工高空作業車和3臺道路機械正在沈陽方艙醫院應急工程和健康驛站工程建設現場穿梭、忙碌。“早一秒完成就能早一秒投入到戰“疫”使用中。”此外,徐工當地服務工程師24小時待命,全力確保方艙醫院高效建設。
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同時,徐工高空作業設備通過遠程操控,智能移動作業平臺,相比傳統高空作業手段,效率大大提升,為項目搶抓時間提供有力保障。
現場負責人表示,“在這種趕工的時候,時間越急迫,安全就越重要。比起傳統高空作業途徑,徐工設備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專業、安全、效率高。”
“蘇”戰速決,倒排工期筑牢安全堡壘
3月底,蘇州市政府在昆山啟動方艙醫院建設。作為關鍵時期的關鍵之舉,方艙醫院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占地面積超20余萬平方米,計劃新增隔離病房2128間,要在7天內建成并投入使用。
為確保項目有序推進,20余臺徐工挖掘機第一時間進駐場地,倒排工期,晝夜施工。徐工大客戶張總介紹稱:“接到昆山方艙醫院建設任務后,我們立刻就趕到了施工現場,從開挖、平整到碾壓,工人兩班倒,設備24小時不停,只為加足馬力,早日完工。”
據悉,昆山方艙醫院作為后備定點醫院,對于防止和應對大規模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病房搭建工作,建成后將成為當地容量最大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極大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在無錫市方艙醫院建設地,徐工壓路機XS203J和XS223JE集結支援,完成方艙醫院的路面建設的第一道工序——土方壓實,這也是方艙建設的基礎任務。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在短短6天工期內,徐工道路機械憑借可靠的作業性能、高效的施工效率,在緊俏的工期基礎上,再次加快施工進程,為后續混凝土澆筑、房體建設節約了寶貴時間。
“湘”親“湘”助,設備“結寨扎營”
為提升應急處置能力,長沙啟動方艙醫院建設,總建筑面積48028平方米,規劃床位2450床,配備有方艙CT、PCR實驗室、移動CT等醫療設備。自3月22日開始籌建,徐工勇挑重任、緊急馳援,主動調配多臺泵車及攪拌車輪番作業,全力保障醫院建設。
堅守在最前方的徐工當地大客戶譚總,已經連續幾天沒睡一個整覺,“項目原計劃總施工25天交付,但是這幾天一直在下雨,一線的工人24小時施工,我們也不能放松,得做好他們的后援!”
據專家介紹,長沙方艙醫院作為后備定點醫院,對于防止和應對大規模疫情很有必要。不僅能完成對感染者的隔離與基本醫療需求,還可以釋放定點醫院的大量醫療資源。
共建“港”灣,中央援建鼓人心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始終全力支援香港抗疫,洪水橋項目是第五個交付特區政府的中央援建項目,徐工特殊涂裝XCT90全程駐場,緊鑼密鼓地施工作業。香港應急醫院現場,十幾臺徐工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正在爭分奪秒提速建設。
同舟共“冀”,超300臺機械集結
在廊坊、唐山集中隔離點項目建設現場,3000多名工人和300多臺工程機械“身影忙碌”,正在加班加點施工作業,工程建設全面提速。作為建設主力,徐工起重機晝夜吊裝廂式集裝房,徐工泵車滿勤澆筑,為戰疫保駕護航。
徐工當地大客戶史總直言道:“目前唐山有多個方艙項目施工,唐山市豐潤區是最快的。雖然時間緊張,但是我們的工作不能有絲毫大意,能夠幫助自己家鄉建設方艙是我們的榮幸!”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這場大考中,徐工充分發揮大國重器頂梁柱作用,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堅實力量,在全社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面前,疫情終會過去,勝利必將到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