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延慶氣象服務分中心。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冬奧氣象保障服務團隊是一支“能夠摸清‘老天爺’脾氣”的隊伍。為了做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保障工作,多年來,氣象部門加強科技攻關,不斷提升觀測、預報、服務等能力,編制出了一張稠密的氣象監測站網,為賽區天氣提供精準預判。
4月8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氣象中心作為突出貢獻集體受到表彰。冬奧延慶賽區高山滑雪場館預報員荊浩說,冬奧保障獲得如此肯定,氣象人5個冬季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氣象中心
氣象探測盲區建成歷屆冬奧最密監測站網
北京冬奧會的氣象保障工作要求很高。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副院長陳明軒介紹,空間百米級網格的預報,預報時效至少達到10天,這是研發團隊需要攻克的特殊難題。“從大氣科學可預報性的角度來說,空間越精細、預報時段越長,預報難度越大,更何況在地形復雜的山區,除了要預報常規的風速風向、溫度、濕度、降水外,還得提供冬奧關注的陣性大風、能見度、降水相態、雪面溫度等特殊氣象要素的監測和預報,所以難度就更大。可以說,高標準、高要求的氣象保障服務挑戰了現代氣象預報的‘天花板’。”陳明軒說。
精準預報需要氣象數據做支撐。延慶區氣象服務組副組長張曼介紹,延慶賽區高山滑雪賽場所在的海坨山地區,申奧之前為氣象探測盲區,現在這里已經建設了17套自動氣象站、4套便攜自動氣象站的地面監測系統,還在賽區建設了S波段天氣雷達、激光測風雷達的垂直監測系統等,建成了目前冬奧會歷屆賽事中最為稠密的監測站網。
精準天氣預報為競賽日程調整提供支持
天氣和賽程安排緊密相關。賽事一項接著一項,可調整的余地很小,所以要精確把握住最佳的天氣窗口期。時少英是北京市氣象臺副臺長,也是冬奧北京氣象中心延慶區氣象服務組副組長。她回憶,2月19日延慶賽區出現大風天氣,不適宜高山滑雪混合團體決賽進行,但2月20日北京冬奧會就要閉幕了。“當時壓力特別大。”時少英說,研判的緊張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冬奧氣象服務團隊連夜會商研討,“我們預測2月20日上午有一段時間風力較小,適合開展比賽,而且時間越早風越平穩,后續風力是緩慢增強的”。
荊浩那時和時少英一起,也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負責現場預報,他回憶道,“賽前仲裁在聽取現場預報員的天氣結論后,上賽道檢驗,然后再次來到氣象辦公室,不斷驗證和確認我們的預報結論。‘你確定嗎?有多少把握?’每場比賽前都會遇到這樣的‘拷問’。”
2月20日6點,仲裁上山檢查賽道情況,覺得確實如同預報那樣,風速小,在賽道體驗感很好。“7點多,仲裁第二次檢查賽道,體驗感還是不錯,再次來問我們對之后風速的研判,我們也再次給了他肯定的答復,所以最后決定9點比賽準時開始。”時少英說。
正如預報所顯示的,比賽過程中風速緩慢增加,但并未對運動員造成很大影響。“我們在這樣特別緊張的間隙,抓住了風速相對較弱的窗口期,使得這場賽事完成,也讓這次冬奧會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冬奧氣象保障獲贊氣象人的努力沒白費
高山滑雪賽事主裁判馬庫斯·瓦爾德納對此次北京冬奧會的氣象服務贊不絕口,他不斷稱贊時少英:“預報非常專業,我們叫那位女士‘天氣女孩’。我們以為風會大的時候,她說風會小,果然就小了,簡直是不可能的事!”
在古楊樹場館群,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主任戎均文說:“對于2月13日的降雪過程,你們氣象預報得很準,水平很高,能夠摸清‘老天爺’的脾氣。”
在張家口賽區云頂場館群,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前主管喬·菲茨拉爾德稱贊張家口賽區的氣象服務為“有史以來最好的氣象服務”。
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舉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氣象中心作為突出貢獻集體受到表彰。冬奧開閉幕式預報服務保障團隊隊長翟亮表示,這種榮譽感是令人振奮的,也是對氣象工作的認可。“從冬奧申辦到多年籌備,再到兩個月的實戰,首都氣象人傾盡全力。”
“當我在最后一次的領隊會上介紹完天氣報告時,教練和領隊們給予了我熱烈的掌聲,說明我們的工作是被認可的。”回憶起冬奧氣象保障工作,荊浩仍然非常感動。他說,冬奧保障獲得如此肯定,氣象人5個冬季的努力就沒有白費。“5年的辛苦,鍛煉了身體、磨煉了意志,同時培養了我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優良的工作作風。”
從氣象科技手段到預報技術方法,從重大活動保障能力到人才建設和培養,從黨員先鋒奉獻到恪盡職守、平凡奮進,這一切的成果都在冬奧氣象保障下茁壯成長。——冬奧開閉幕式預報服務保障團隊隊長翟亮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