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錢童心
隨著上海疫情封控進入第二周,一些封控小區內的居民藥物短缺等問題更加突出。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在各方的努力下,居民配藥難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緩解。
4月12日,上海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在上海疫情防控發布會上表示:“封控區、管控區所屬街道、居村委要及時收集封控區域內居民有關精神衛生用藥需求,統籌安排志愿者等至區精神衛生中心開展代配藥服務。”
特殊患者需求待滿足
家住上海長寧區樂先生患有抑郁癥,需要長期服用一種叫作鹽酸帕羅西汀的抗抑郁藥物。4月10日,樂先生僅剩兩天的藥量也服用完了,由于當時還不能離開封控小區,樂先生及小區內其他幾名同樣患有抑郁癥的年輕人想盡了辦法,包括找居委會協助以及自行聯系美團跑腿線下配藥,但都沒有成功。
4月12日早上,樂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收到了居委會電話,街道志愿者已經幫忙去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配藥了。“雖然經歷曲折復雜,但最終能夠解決問題,結果總是好的。”樂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樂先生所在小區一位負責醫療互助的志愿者小馮表示,她目前收到的大量咨詢仍然是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類藥物為主,需要精神類藥物的群體相對小眾,主要包括兩大類人群,一類是抑郁癥患者,另一類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患者。
“我們樓里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就在居委會的協助下,較為及時配到了所需的藥物。”小馮表示。
家住上海虹口區的劉先生未雨綢繆,在上海封控前把患有輕度阿爾茨海默病的老母親接回家,并配足了一個月的阿爾茨海默藥。劉先生表示,這款衛材公司的安理申藥物是社區醫院專門為他母親進的,在疫情前,如果沒藥了就提前聯系對接的社區醫生,然后可以拿著母親的社保卡去社區醫院配。
“但據說疫情以來藥品的供應和物流情況都比較緊張,我們是比較幸運的,都配足了藥,但如果繼續封控下去,那么社區醫院是否還能進得到這種藥,也有不確定性。”劉先生表示。
配藥權限下沉社區衛生中心
針對近期市民普遍反映的精神類藥品難配的問題,上海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在4月12日的上海疫情防控發布會上表示:“上海精神障礙患者分為在冊和非在冊。在冊的,通過既有精神障礙患者服藥和送藥機制解決;非在冊的,通過各區精神衛生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銜接提供服務。”
吳乾渝補充說,針對非在冊患者,有條件的地區,可由區精神衛生中心將封控區域居民所需精神衛生藥品下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通過專科醫生下沉或遠程指導等方式,按照患者既往就診情況和服務需求,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抄方配藥。
中華預防醫學會精神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教授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國家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信息系統里登記在冊,需要社區隨訪管理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就是在冊患者。在冊的患者一般是隨訪管理的要求較高,精神科用藥需要得到保障。”
對于普通的抑郁癥等患者,謝斌表示,以前就診過的,配藥問題相對好解決;而對于從未就診過的患者,可以先在互聯網醫院等在線平臺上就診后,再去線下配藥。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由于近期上海多個區精神衛生中心被封閉管理,這也造成了市精神衛生中心出現大量人員前來線下配藥的情況。“我們也在通過多個渠道提醒患者,如果以前沒有來我院就診的,先要通過線上問診后,再前往線下配藥。”謝斌表示,“這兩天的情況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他還補充說,目前各區的精神衛生中心也在把配藥權限下沉給當地的社區衛生中心,從而分擔部分配藥難的問題。
“如果一些患者實在因為配不到藥而產生一些相關的癥狀,那么可以撥打我們的心理熱線或者在線心理咨詢,通過心理疏導看能否調適。嚴重的情況可以到互聯網醫院上就診。”謝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困難都是暫時的,關鍵是大家配合好一起盡快戰勝疫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