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下午,朝陽區呼家樓街道關東店北街社區里多了一輛流動接種車,這是社區為60歲以上老人開設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綠色通道”。“打完針我就放心了,對自己、對家人都是一種保護。”82歲的李秀廣老人早早下了樓,要給自己撐上“保護傘”。
近期,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打消顧慮,其疫苗接種意愿越來越強烈。截至4月9日12時,北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累計接種889.6萬劑新冠疫苗,接種340.92萬人,其中244.47萬人完成加強免疫接種,接種的老年人中最年長者為107歲。
" style="max-width: 100%; width: 100%; height: auto;" width="100%">
“之前我沒打這疫苗主要是有點兒不放心。”李秀廣說,自己有慢性病,常年服藥,所以心里一直拿不定主意,擔心打了疫苗后會和藥物有反應。社區衛生中心的家庭醫生給她吃了顆定心丸,“她們跟我講了,我這種情況不屬于疫苗接種的禁忌癥。打針前,給我開藥的大夫還說了,讓我放心打,有事兒找她。”對于打針的必要性,李秀廣認識得很清楚,“我年紀大了,雖然不怎么出門,但是家里人是要出門的。打了針,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
90歲的李萬金老人也在兒子的陪伴下來到了接種點。“老人心里明白著呢,整天看新聞,知道打了疫苗好處多。”李萬金的兒子說,前一陣兒母親就念叨著想接種疫苗,但是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所以一直沒有接種成。得知下樓就能打疫苗,李萬金第一時間在社區報了名。社區黨委書記王瑋介紹,社區對有6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進行了多輪的入戶動員,讓老人們充分了解到疫苗接種的益處,并為老人提供個性化的咨詢和指導。
" style="max-width: 100%; width: 100%; height: auto;" width="100%">
朝陽區衛健委副主任肖志鋒說,近期朝陽區在固定接種點的基礎上,加大了流動接種力度;通過流動接種車、臨時接種點等多種機動方式,打通老年人疫苗接種的“最后一公里”。各社區還組織了志愿者,攙扶、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進入接種點。針對老年人基礎疾病多等特點,朝陽區對疫苗接種的禁忌范圍進行了專門的細化和培訓,為老人提供更精準的指導;同時探索將健康知識宣教、義診等與疫苗接種有機融合。目前,朝陽區71萬60歲以上老人中,已有50多萬老人接種了疫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也對老年人接種疫苗的必要性進行了科學解讀。他給出一組數字:根據香港衛生署提供的信息,香港特別行政區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時,未接種疫苗的全人群病死率達到2.87%,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80歲以上老人病死率高達15.68%;另外,香港的一項研究顯示,本次香港奧密克戎疫情中,與30歲以下的人相比,60歲以上人群的死亡風險是其252倍;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在60歲以上的人中,未接種疫苗者的相對死亡風險是接種2劑以上疫苗人群死亡風險的21倍。 “現階段,雖然我們無法通過疫苗徹底阻斷新冠傳播,但是接種疫苗確實非常顯著地降低了重癥和死亡的風險。要做到關愛老人健康、保護老人健康,全程接種疫苗、打加強針是我們的最佳措施之一。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