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內部可謂臥虎藏龍,又有原高管攜旗下資產沖擊IPO。近期,深交所官網顯示,蕪湖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映日科技”)創(chuàng)業(yè)板IPO已經獲得受理,公司擬募資5.05億元。據了解,映日科技實控人為張兵,合計控制公司34.98%的表決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張兵并非A股市場陌生面孔,2005年1月至2020年8月曾歷任上市公司長信科技(300088)總工程師、副總裁、常務副總裁、董事及總裁。作為張兵老東家,長信科技與映日科技關系也頗為密切,除了間接持股公司之外,還是公司大客戶,報告期各期均為公司貢獻超一成營收。
長信科技原總裁攜公司沖A
長信科技原總裁張兵要攜旗下資產沖擊A股。
據深交所官網,映日科技創(chuàng)業(yè)板IPO已獲得受理,公司正式開啟IPO。據了解,映日科技主要從事高性能濺射靶材的研發(fā)、生產及銷售。此次沖擊創(chuàng)業(yè)板,映日科技擬募資5.05億元,投向高性能濺射靶材(三期)改擴建項目、高性能濺射靶材研發(fā)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分別擬投入募資額2.3億元、1.75億元、1億元。
資料顯示,映日科技成立年頭并不長,2015年8月由羅永春、李煥義(香港籍)、鄭永定等出資設立,不過,在2019年7月公司進行了一次股權轉讓,張兵、魏德福等人受讓了公司股份,自此張兵成為映日科技實控人。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張兵通過直接持股、持有映鑫管理的出資額及擔任映鑫管理的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持有映日科技31.32%的股權,擁有公司34.98%的表決權。從持股比例來看,張兵持股比例較低,并且映日科技也提到,發(fā)行完成后,公司實際控制人持股及表決權比例將進一步降低,張兵將直接或間接持有公司23.49%的股權,擁有公司26.24%的表決權。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IPO公司實控人持股比例較低會產生一定的決策效率降低風險,對公司業(yè)務開展等方面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張兵曾是A股上市公司長信科技的高管。
履歷顯示,張兵1973年9月出生,本科學歷,2005年1月至2020年8月歷任長信科技總工程師、副總裁、常務副總裁、董事及總裁。在長信科技年報中,對于張兵也有介紹。如長信科技2019年年報顯示,彼時張兵擔任公司董事、總裁職務。
除了張兵之外,映日科技監(jiān)事張丹也有長信科技任職經歷。
張丹1990年11月出生,本科學歷,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歷任長信科技秘書、證券專員;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任長信科技采購中心高級主管。
老東家既是股東又是大客戶
作為張兵的老東家,長信科技與映日科技關系也較為密切,除了持股公司之外,還是公司大客戶。
股權關系顯示,長信科技通過美泰真空間接持有映日科技6.52%的股份,2019-2021年,長信科技還均為映日科技貢獻超一成營收。
據映日科技披露的前五大客戶名單,長信科技均在列,報告期各期,公司對長信科技銷售金額分別為1980.46萬元、2079.18萬元和3452.3萬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7.58%、14.08%、10.96%,分別為公司第二大客戶、第二大客戶、第五大客戶。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之前IPO申報企業(yè)中,股東擔任大客戶的情況也出現過,這其中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能是監(jiān)管層追問的重點。
財務方面,長信科技2021年業(yè)績出現猛增。數據顯示,2019-2021年,長信科技實現營業(yè)收入分別約為1.13億元、1.48億元、3.15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235.42萬元、2661.75萬元、8407萬元;對應實現扣非后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898.7萬元、2077.04萬元、7409.43萬元。
經計算,無論歸屬凈利潤還是扣非后歸屬凈利潤,長信科技2021年均較去年增超兩倍。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映日科技董事會辦公室發(fā)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fā)稿,對方并未回復。
對長信科技銷售產品均價偏低
從銷售價格上來看,映日科技對長信科技銷售產品價格也低于對非關聯客戶銷售相同或相似規(guī)格產品的平均單價。
資料顯示,長信科技主營業(yè)務為觸控顯示關鍵器件的生產銷售,其主要產品ITO導電膜玻璃、觸控模組、觸顯一體化模組的生產原材料包括ITO靶材等濺射靶材,而映日科技向長信科技銷售產品主要就為用于觸控面板和ITO玻璃產線的ITO靶材。
2019-2021年,映日科技對長信科技銷售ITO靶材的平均單價分別為1948.69元/KG、1654.8元/KG、1688.21元/KG,而同期向非關聯客戶銷售ITO靶材的平均單價分別為2144.53元/KG、1756.95元/KG、1870.79元/KG。
不難看出,報告期各期,映日科技對長信科技銷售ITO靶材的平均單價均低于非關聯客戶。
對于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映日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原因是長信科技采購規(guī)模較其他非關聯客戶有明顯優(yōu)勢,而且雙方合作時間較長,公司基于采購數量和長期合作關系會給予長信科技一定價格優(yōu)惠。
另外,映日科技也表示,公司與長信科技的關聯交易符合商業(yè)邏輯,價格公允,不存在損害公司利益的情形,該項關聯交易預計未來仍將持續(xù)發(fā)生。
招股書顯示,映日科技還曾協助長信科技轉貸。2019年1月,映日科技作為長信科技的供應商,曾協助長信科技轉回貸款1.2億元。映日科技表示,公司與貸款銀行不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亦未因此受到監(jiān)管機構行政處罰。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