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14日電 題:國常會釋放降準信號,有可能“雙降”嗎?
4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國常會”)召開。會議指出,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銀行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結合當前市場情況,我們認為降準短期內或將落地,同時不排除“雙降”的可能。除了貨幣財政政策外,我們還將對近期市場關切的經濟基本面、房地產、中美利差和通脹問題進行分析與展望。
如何看待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走向?本次國常會提出“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參考以往經驗,我們認為降準很有可能在近期落地,同時不排除降息可能。貨幣政策寬松空間仍存。一方面是內外部不確定性增強,需要貨幣政策主動應對;另一方面是寬信用和降成本仍將是年內貨幣政策的最主要目標,預計操作排序是降準-存款利率改革和調整-降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赤字率和赤字規模或下降但財政刺激力度不減。金融機構上繳利潤,減稅和增支將同步,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望增加,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將顯現。基建發力在路上,水利、電力投資或是亮點,交通、城市管網建設也有望提速。
如何看待房地產市場發展?2022年春節過后,因城施策的需求端松綁陸續涌現,二季度商品房銷售或將見底回升,但反彈的幅度或將明顯弱于過去幾輪。全年地產投資或許都是磨底的過程,這一輪地產投資反彈的難度更大,幅度會更小。但地產股投資機會仍存,地產債市場已經開始修復,2022年以來,債券違約與展期對境內房企債券利差產生的沖擊已大為緩和,當前地產債券正處于筑底階段。
如何看待中美利差和匯率?此次中美利差倒掛是中美經濟周期、通脹周期產生較大分化的必然結果。預計中美利差縮窄趨勢將持續,中美利差倒掛或將持續一段時間。中美利差并非主導人民幣匯率的因素,對人民幣匯率的擾動更多停留于情緒層面,中美利差倒掛可能引發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未來穩定人民幣預期仍是關鍵。中美利差收窄甚至階段性倒掛并不會成為宏觀政策的掣肘,接受短期的利差倒掛,抓緊窗口期持續發力以換取未來經濟的平穩增長和資本流動的穩定更加重要。
如何看待國內和全球通脹?“豬油共振”預計推動通脹讀數,但全年超過通脹目標風險不大。俄烏沖突帶來海外通脹風險,尤其是歐洲國家能源價格和農產品(000061)價格仍然存在較大壓力。對國內而言,國際油價高位存在輸入性通脹風險,但是不改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行趨勢;中國農產品自給率較高,國際農產品價格對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較小;“豬油共振”預計推動通脹讀數,但全年CPI同比超過3%通脹目標的風險不大。(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