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GDP同比增長4.8%,比去年四季度回升了0.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了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疫情導致消費端受到明顯沖擊,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5%,是2020年8月以來首次負增長。但財政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資增速出現回升。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3月份以來世界局勢復雜演變,國內疫情影響持續,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恢復態勢沒有改變,發展潛力大、韌性足、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改變,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戰勝困難挑戰,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月消費出現負增長
消費方面,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59億元,同比增長3.3%。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33億元,同比下降3.5%,也是2020年8月以來首次負增長。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第一財經分析,對3月消費增速形成沖擊的主要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高位運行,直接沖擊聚集性與場景式消費,體現為3月餐飲收入零售額當月同比下降16.40%。汽車類消費作為大宗耐用品消費,與宏觀經濟走勢以及居民收入增速息息相關,3月汽車類零售額當月同比下降7.50%,重新進入負增長區間。
付凌暉表示,盡管受近期疫情影響,消費增長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消費恢復態勢不會改變,消費“壓艙石”作用仍會顯現。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69.4%,仍是三大需求中貢獻最大的。
付凌暉認為,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控制,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將促進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提升。同時,積極推動擴大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大宗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農村消費市場提質擴容,也都會有利于消費持續增長。
基建投資持續回暖
在疫情持續打擊消費、出口增速回落的情況下,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將挑起穩增長重任。隨著大量基建項目落地實施,擴大有效投資逐步見到成效,推動基建投資增速明顯回升。
1~3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漲9.3%,漲幅較前兩個月收窄2.9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5%,漲幅比1~2月加快0.4個百分點。
在專項債發行加速、項目儲備相對充足等帶動下,一季度基建投資延續年初的回暖趨勢。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2022年3月末,各省份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約1.25萬億元,占提前下達額度的86%。雖然近期多地受疫情影響,但今年已發行專項債券資金支持的項目,初步統計開工率已達75%,相對較高。
3月以來疫情沖擊工業生產,也對制造業投資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一季度制造業投資表現回落幅度最大,達到5.3個百分點,一季度15.6%的累計增速,仍高于整體投資增速。制造業投資回落,既有去年同期高基數的拖累,也和當前企業面臨的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有關。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制造業投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未來的預期,但現在的情況是,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對成本端產生很大的壓力,地緣政治沖突也對海外的需求產生了一定沖擊。
3月工業生產有所放緩
今年以來,在促進工業平穩運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工業生產總體穩定。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保持較快增長。但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0%,比前值下降2.5個百分點。
上海地區靜態化管理已持續半月多,作為中國經濟重鎮,上海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在產業鏈、供應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4月15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多措并舉保障重點企業穩定生產和重點產業鏈運轉順暢。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上海重點行業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
上海市經信委18日發布了《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落實閉環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付凌暉強調,下階段,推動經濟持續恢復,要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推進已出臺政策早日落地見效,持續擴大內需,持續助企紓困,保障基本民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