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長虹(600839)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控股集團”)發布2022年度招聘計劃,計劃面向國內外招聘3200人,同比增加超60%,涵蓋智能家電、人工智能、半導體、計算存儲、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工程類和管理類等崗位,其中,引進高層次人才200人。
人是推動變革的主體力量。自1958年建業以來,一代又一代長虹人勵志產業報國、銳意改革創新,把長虹逐步建設成一家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近年來,長虹控股集團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進一步推行系統變革和機制創新,加快實施面向物聯網的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逐步將長虹建設成為全球值得尊重的企業。
變革中的長虹,再立潮頭。
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
不變的基因
時間追溯到2018年,走過一個甲子的長虹,全球員工總數已達到6萬余人。這一年,長虹舉辦了“建業60周年慶典”,幾代長虹人齊聚一堂,回顧過往、總結當下、展望未來。他們所見證的長虹發展史,也是一部變革史。
自1958年,以“國營長虹機器廠”的身份成為我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到20世紀70年代起,長虹響應國家號召開始研制民用電視機,憑借一股子闖勁兒、干勁兒,讓千萬中國家庭看上了優質的大彩電。進入21世紀,長虹闊步信息電子相關的多元拓展,逐步發展成為集消費電子、核心器件研發與制造于一體的綜合型跨國企業集團,成為四川制造乃至中國制造的標桿企業。
通過保軍轉民、相關多元化、國際化三次轉型,長虹緊扣時代脈搏、沐浴改革春風,在不斷的變革中發展壯大。
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勇曾表示,面對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長虹要趕上潮流、站在潮頭并不容易,但這是企業發展“命運攸關”的事情,“與壓力相伴的是信心——長虹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包括技術創新等,同時公司上下已經有了‘變革成習慣’的認識!
變革,已是長虹不變的基因。新時代,新使命。進入“十四五”時期,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深入推進,國企發展乘勢而上,步入從規模速度到質量效率提速升級的新階段。長虹如何答好時代之問,再立潮頭?
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以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為牽引,長虹控股集團推行系統變革和機制創新,加快實施面向物聯網的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逐步將長虹建設成為全球值得尊重的企業。
嶄新的征程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敲鐘開市,首批81家公司上市交易。作為新三板精選層代表性企業,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的長虹能源名列其中。
綻放光彩的背后,是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是體制創新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長虹能源早期以生產堿性電池起家,2018年通過對鋰電池企業江蘇三杰的股權并購進入圓柱形鋰電池產業,形成“堿電+鋰電”雙核心主業格局。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長虹能源進一步健全“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長效激勵機制,加大骨干員工持股力度,有效激發了創業團隊的活力,人均產值和銷售利潤率增長迅速,2019年、2020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9.26%、54.59%。
在更高層面,變革的推動力更加強勁。2021年,長虹控股集團發布實施《長虹控股集團公司變革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資本投資控股”定位,推動公司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型、由經營管理向投資控股邁進,規劃形成以“若干上市公司和新興產業”為主的扁平化資本和管理架構,進一步提高子公司經營自主性。
以“精簡高效”為思路,長虹厘清了控股公司投融資管理、高端人才培養、戰略牽引、監督協同等功能。以“充分授權”為指導,進一步明確對子公司的管控界面,建立了控股公司權力清單。同時,針對上市、擬上市等子公司實行差異化管控,讓處在競爭行業中的子公司能夠第一時間應對變化、把握機遇。
近年來,長虹把“黨的建設”寫入公司章程,明確公司黨組織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同時,長虹進一步完善“三會一層”議事規則和程序,全面推行董事會“外大于內”,提高董事會決策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決策效率大幅提升。
產業管控更高效、企業發展更靈活,加上員工持股等精準激勵,推動長虹的經營業績穩步增長。2021 年,長虹控股集團規模收入實現1523.56億元,同比增長6.52%;利潤總額15.73億元,同比增長151.93%。
推進改革的同時,強化國企擔當也是長虹發展的題中之義。今年以來,面對部分地區散發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長虹火速馳援。截至目前,有1000臺智能電視送入山東威海市、1200多臺智能電視送抵山西長治市、1000多臺智能電視送至福建廈門市……
堅持守正創新,主動擔當作為,長虹已邁入改革攻堅的新征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