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發文,就動態清零及相關誤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吳尊友指出: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在經過大約1-2天的病毒復制、增長后,開始向身體外排出病毒(即核酸檢測陽性),并持續約7-12天。感染者在向身體外排出病毒時,就具有了傳染性,能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新冠病毒只有不停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才能維持其長期生存。如果感染者在超過其最長排毒時間,還不能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病毒就會被人體免疫功能消滅。
把一起疫情中的所有感染者發現出來,采取物理隔離方式,限制其與別人接觸,阻止其將病毒傳播給別人,并保持一個最長排毒時間,病毒就在疫情所在地被消滅。
在沒有本地的持續傳播新冠疫情、且本地新冠疫情主要來自境外傳入的情況下,動態清零策略是最佳選擇。
在取得控制武漢新冠疫情后,我國境內基本消滅了新冠病毒疫情。隨后發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在本地傳播,都是從境外輸入的。
換取話說,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在絕大多數時段里,我國的國土是干凈的,是沒有新冠病毒的。所以說,動態清零策略是我國新冠防控的最佳選擇。
一般來說,疫情發現的早,其波及范圍小,就越容易實現動態清零。即使發生了一定比例的社區傳播,以縣(區)為基本單位,只要新冠疫情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數,占全國縣(區)總數的比例很小,都是可以實現動態清零的。
如果這些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分散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動態清零就相對容易實現;如果這些出現社區傳播的縣(區)集中在某幾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動態清零的難度就會大一些,需要的時間就會長一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