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消息,俄羅斯國防部24日表示,其高精度導彈夜間擊中了9個烏克蘭軍事目標,包括烏克蘭東部哈爾科夫地區用于存放火炮的4個武器庫。
報道稱,俄國防部還表示,其導彈和炮兵部隊摧毀了同樣位于哈爾科夫地區的另外4個同類型烏武器庫,并攻擊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一處為烏軍隊生產炸藥的設施。
俄羅斯稱繼續對美歐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實施打擊
俄羅斯國防部4月23日表示,俄軍當天對烏克蘭南部城市敖德薩附近的一處存放有外國武器的目標展開了打擊,大批外國武器被摧毀。俄方多次指責美西方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是在“火上澆油”,曾經強調要把在烏克蘭境內運送武器的美國和北約車輛視為合法打擊目標。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表示,打擊目標位于敖德薩附近的一處軍用機場,大批外國武器被摧毀。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俄軍23日使用高精度遠程導彈摧毀了敖德薩附近軍用機場的武器集運站,那里存放著從美歐運抵烏克蘭的大批武器。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連日來,俄軍多次對從美國和歐洲運抵烏克蘭的武器裝備目標進行大規模打擊,摧毀了大批武器裝備。
俄方多次指責美西方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是在“火上澆油”,強調稱將把在烏克蘭境內運送武器的美國和北約車輛視為合法打擊目標。
俄羅斯外交部近日也已向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國家發出照會,警告稱如果他們繼續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可能引發“無法預計的后果”。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無法長期孤立俄羅斯 愿繼續斡旋
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4月23日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說,德國需要俄羅斯的稀有原材料和能源,不可能長期孤立俄羅斯。他同時表示,仍愿就俄烏沖突斡旋。
資源無可替代
施羅德23日告訴《紐約時報》記者:“你不能長期孤立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無論在政治還是經濟層面。德國工業需要俄羅斯擁有的原材料,不僅是石油和天然氣,還有稀土。這些原材料無法簡單替代!
他還表示,一旦俄羅斯完成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德國必將再“與俄羅斯打交道”,就同“以往一樣”。
施羅德1998年至2005年擔任德國總理。卸任后,他在俄羅斯石油、天然氣企業擔任高級職務至今。
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當天,施羅德在職場社交網絡領英上發表評論,呼吁俄方停止軍事行動,同時強調,即便有必要制裁俄羅斯,也不應切斷歐洲與俄羅斯在多個領域的聯系。
不過,美歐多國繼而宣布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涉及諸多領域。歐洲聯盟本月8日宣布對俄羅斯采取第五輪制裁,決定8月起停止進口俄羅斯煤炭,正在討論是否對俄石油和天然氣施加制裁。
在歐盟內,德國是俄羅斯能源最大買家。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22日告訴《明鏡》周刊記者,歐洲國家難以承受禁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后果,禁令也無助于結束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
愿意繼續斡旋
施羅德在23日的采訪中表示,他仍愿就俄烏沖突斡旋。按照他的說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有意結束沖突,“但這并不容易,有幾個要點需要厘清”。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雙方已舉行多輪談判。俄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22日說,俄烏談判進展緩慢。
德國新社會問題研究所2月下旬展開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46%的德國人希望施羅德出面斡旋。
美國《政治報》網站3月10日以數名知情人士為消息源報道,施羅德受烏克蘭政府委托前往俄首都莫斯科,與普京就烏俄局勢會談。
俄烏沖突爆發之初,德國主張經由外交途徑化解危機、改善人道主義狀況,隨著局勢發展,德國調整防務和外交政策,大幅增加軍事支出,并向烏克蘭提供反坦克武器、地對空導彈等。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本月早些時候,20名德國知名科學家、文化和政界等人士公開致信朔爾茨,呼吁德方停止向烏克蘭交付武器。信中寫道,德國和其他北大西洋(600558)公約組織成員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事實上”成為沖突方,烏克蘭因而成為“北約與俄羅斯之間就歐洲安全秩序沖突的戰場”。
禁運俄羅斯煤炭 多國開啟“全球搶煤”模式
煤炭價格的上漲,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而為了應對煤炭短缺的局面,許多國家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搶購煤炭。
4月15日,波蘭總統杜達簽署法案,法案規定將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煤炭到波蘭,違者將面臨包括監禁在內的處罰。其實,在4月初歐盟就已經批準對俄羅斯煤炭實施禁運。
歐盟委員會主席 馮德萊恩:我們提議進一步采取制裁措施。首先,我們將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價值40億歐元的煤炭。
此次歐盟煤炭禁運令的過渡期為120天,以便令歐盟成員國有時間尋找其他供應商。美國、英國也曾相繼宣布禁用俄羅斯煤炭,緊隨其后的則是世界第三大煤炭進口國——日本。
日本首相 岸田文雄:我們將禁止進口俄羅斯煤炭。我們將緊急尋找替代能源,通過逐步限制進口,減少能源部門對俄羅斯的依賴。
俄羅斯是日本第二大動力煤進口來源國和第三大煉焦煤進口來源國。
歐盟對俄羅斯煤炭進口的依賴度更高,數據顯示:歐盟各國煤炭進口量的45%來自俄羅斯,其中,德國進口俄羅斯煤炭的比例更高,達50%。
德國總理 朔爾茨:但我們確實需要一點時間,公司也是一樣,一段時間以來,它們一直在尋找新的供應商。
為了彌補煤炭需求的巨大缺口,各個國家開始尋找新的煤炭供應源。南非大型煤炭生產商愛索礦業表示,該公司目前的煤炭產能,已經被歐洲多國提前預訂。
南非愛索礦業負責人 登巴曾瓦:歐洲人變得有點緊張和不安,開始尋找其他地方的供應。
歐洲買家正在從全球各地加快購買煤炭。歐洲各國3月從美國進口了80.9萬噸煤炭,從哥倫比亞進口了總量為130萬噸的煤炭,從南非進口了28.7萬噸煤炭。總進口量同比增長40.5%。
與此同時,日本近期也在瘋狂搶煤。數據顯示:3月份,日本煤炭進口總量為1671.1萬噸,同比增長15%。
在其他國家禁運俄羅斯煤炭,尋找新的國家買煤的時候,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費國——印度,無視美國警告,趁機搶購俄羅斯煤炭,印度3月份超過66%的煤炭進口量來自俄羅斯,印度計劃將俄羅斯焦煤的進口量再增加一倍。
印度外交部長 蘇杰生:從數據上看,我推測印度本月購買的總量可能不及歐洲一個下午的購買量。
綜合自央視新聞、央視財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