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許若飛,不到凌晨四點就摸著黑到達了密云大劇院。4月25日的清晨,密云區區醫院、區中醫院、區婦幼保健院的180名醫務人員,以及來自鼓樓街道、果園街道、密云鎮、檀營地區的166位社區黨員志愿者,臨時組成了一支馳援朝陽區東湖街道的核酸檢測服務隊。
“密云先鋒”飄揚在26個核酸檢測點
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密云區對口支援朝陽區東湖街道核酸檢測工作,首批核酸檢測隊伍在東湖街道設立26個采樣場所。每個采樣點,都會安排一個“點長”,既要承擔掃碼工作,還要負責該采樣點所有工作人員及物資的調配事宜。
“80后”果園街道興云社區居委會主任劉楠,是望京花園社區采樣點“點長”。他在24日下午接到任務以后,就動員社區干部準備支援朝陽。望京花園社區采樣點,有七名醫務人員和五名協助掃碼的工作人員,他們從早晨七點一直忙到晚上八點,采集的樣本超過3800人。
每個采樣點會插上一面“密云先鋒”旗幟,這讓劉楠感覺到身為志愿者的榮譽感。有朝陽市民好奇地過來問,你們是從密云過來啊?劉楠就會自豪地回復,“是啊,我們是密云來的志愿者!”
4月25日,東湖街道果嶺里社區采樣點。劉志偉 攝
康都佳園采樣點的“點長”,是密云區上河灣社區黨支部書記趙夫奎,他告訴記者,“密云先鋒”是密云區今年重點打造的特色黨建品牌,是要區里廣大黨員在保水、保生態、保安全、保障民生和綠色高質量發展等各項工作中,沖鋒在前、爭當表率,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
趙夫奎凌晨三點起的床,晚上十點半才回到的家。“‘密云先鋒’掛在采樣點的時候,那種感覺就不一樣了。我們就知道,我們是代表密云來的,應該彰顯出密云區黨組織的形象。”趙夫奎的團隊,在4月25日當天采集的樣本超過了4000個。
4月25日,朝陽區東湖街道大望京社區中航產融大廈,密云區的醫務人員在工作。劉志偉 攝
鮮艷的“密云先鋒”旗幟,飄揚在中航產融大廈、果嶺里、利澤西園等采樣點。黨員志愿者配合醫務人員,主動承擔掃碼、登記、維持秩序等工作。據介紹,除一線采樣人員外,區衛健委、區交通局等部門也行動起來,保障物資運送、樣本轉運、檢測等工作。密云區此次馳援朝陽區核酸檢測共設置88條采樣通道,為全市疫情防控貢獻了一份密云力量。
“我們村的孩子在朝陽實驗小學分校上學”
密云鎮李各莊村民馬玉霞,今年50歲,平日里和王良清在村委會做零活,不久前還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4月25日下午,她正在村委會里干活,聽到村里要派人去馳援朝陽區的消息,便和王良清商量,“妹妹,咱們去支援朝陽吧!”王良清點頭同意。二人凌晨三點多就到了密云大劇院廣場。
“我們經常參加志愿者活動,比較有經驗,而且我們對朝陽有感情。”馬玉霞說,密云鎮有所朝陽區實驗小學的分校,村里的、鎮里的孩子們,大多在這所小學上學。
4月25日凌晨四點多,天還未亮,密云區核酸檢測隊伍在密云大劇院集結、清點物資,準備向朝陽區出發。劉志偉 攝
“為什么說‘朝密一家親’呢?”趙夫奎介紹,朝陽區與密云區是結對協作關系,密云區是首都生態大區,朝陽區是首都經濟大區,兩區在“牽手”合作以來,有不少雙向協作、互利共贏的項目。
此次支援朝陽區東湖街道的密云區核酸檢測隊伍,為望京地區居民小區、公寓及企業、商務樓宇全員核酸檢測。隊員們與朝陽區干部、社工一起搬運拭子、試管等物資,穿上防護服變身“大白”,為朝陽區居民和上班族進行核酸檢測。在臨時搭建的檢測現場,排隊群眾十人一組有序進出,隊員們熟練掃碼、登記、采樣。
“其實這是一場‘練兵’。”趙夫奎說,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凌晨三點多就集合待命、準備出發,將隔離服、消毒液、酒精噴壺、轉運箱、口罩等物資,準備齊全后直接拉著物資就去支援點,這考驗了干部們的組織力。“事實證明,‘密云先鋒’是一支拉上來就能‘戰斗’的精干隊伍。”
來自密云區婦幼保健院的許若飛,是中航產融大廈采樣點醫務組的組長。她和其他兩名醫務同事,在4月25日當天采集了2000多個樣本。“穿著防護服,工作整整一個白天,會感到很悶很熱。到家的時候,脊柱都有些酸疼。”許若飛告訴記者,由于要開展三輪核酸,4月27日凌晨四點就要再次集合,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付春愔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趙利新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