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北京突發數起疫情,呈現感染者多樣、傳播范圍廣、發展速度快等特點。朝陽區迅速成立前方指揮部,區四套班子下沉疫情防控一線,機關干部、街鄉干部下沉點位,確保核酸檢測、封管控區服務保障等工作快速有序開展。
今天(4月27日)的北京疫情防控發布會上,朝陽區副區長楊蓓蓓介紹,朝陽區組織機關黨員干部下沉到拉手街鄉社區(村)支援核酸檢測工作,共計5000余人次。
一天內全區完成核酸檢測超377萬人
經專家研判,朝陽區從4月25日起對生活、工作在朝陽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25日、27日、29日各檢測1次。
擴大核酸檢測范圍意味著工作量劇增。4月25日第一輪檢測,朝陽區共設置1301個點位、3323個通道,為居民提供核酸檢測服務。今天(4月27日)第二輪檢測又新增228個點位,這需要充足的人手支援。
截至目前,朝陽區組織機關黨員干部下沉到拉手街鄉社區(村)支援核酸檢測工作,共計5000余人次。來自朝陽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的丁寧也是其中一員。
24日晚上9點多,丁寧所在黨支部收到通知,在擴大核酸檢測范圍的首日,支援人手不足的綠洲家園小區和雙惠苑社區。
來自朝陽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的丁寧下沉社區進行支援。受訪者供圖
為方便上班族和居民完成核酸采樣,部分點位從上午6時30分開始檢測,持續到20時。丁寧與同事一大早前往雙惠苑社區,負責現場信息采樣登記。按照要求,登記被采樣者的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等。“人流量特別大,我另一個同事一整天都在做這個工作。”丁寧說。
北京疫情防控發布會通報,4月25日,朝陽區擴大范圍核酸檢測,共計完成采樣3776033人。
27日,朝陽區開展第二次擴大范圍核酸檢測,繼續實行“點長”包采樣點機制。“我們中心接到緊急通知,下一步可能要重點對接勁松街道。”丁寧告訴記者。
丁寧的同事支援社區進行身份證信息登記。受訪者供圖
從4萬條數據里排查核實密接信息
上周五晚10點,北京疫情防控發布會通報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10例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從當天情況來看,幾位感染者傳播鏈條相對獨立,但涉及范圍廣,這意味著潛在密接人員可能較為廣泛。
當晚朝陽區人社局的陳藝文便與同事們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加入大數據流調的支援工作。
簡單來說,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打電話。系統中有4萬條左右同時空數據,并持續實時更新,人社局的30位工作人員分到了2000余條信息。
“分到我們手里的主要是垡頭、潘家園和匯文中學三個重點區的同時空信息。”陳藝文告訴記者。給每一位數據同時空者打電話,確認4月18日至22日是否前往或途經幾個重點區域,確認有接觸者,需進行詳細情況登記,例如到達時間、離開時間、目前居住點、是否已做核酸檢測等,并告知對方暫時在家不外出,等候社區或街道干部聯系。
當晚電話打到了凌晨。“深夜給居民打電話還是挺打擾人的,但是疫情傳播速度不能等。”直到凌晨流調任務暫歇,陳藝文按照疾控中心下發的要求,匯總同事們的電話確認信息,直到將近凌晨三點。
陳藝文居住地點恰好也在此次朝陽管控區域內,于是周末居家辦公的她在家又持續打了一天電話。“有同事因為外撥電話過多,甚至被運營商判定為騷擾電話,一度撥不出去。”
據悉,朝陽區啟動“定向支援街鄉機制”,定向、定人、定崗下沉600名機關干部投入大數據流調溯源工作,抽調300余名機關干部下沉重點街道,支援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工作。
4月27日,疫情防控發布會上通報,朝陽區繼續細排、快篩,目前共判定密接5135人,涉及朝陽區的均已落實管控措施,涉及區外人員已轉辦協查。
協助社區居民解除健康寶彈窗
陳藝文告訴記者,在電話里確認流調過程中,不少居民向其咨詢健康寶彈窗處理問題。而這項工作也有機關干部下沉社區參與支援解決。
24日下午,朝陽區人力社保局的孫萌萌與同事10人小組就前往雙合家園社區協助。這是一個大社區,居民有兩萬人左右,此輪疫情出現后,部分居民出現健康寶彈窗情況。
當天,孫萌萌與同事主要負責組織進行核酸檢測,幫助維持秩序,發放解除彈窗承諾書,并解答相關問題。按照要求,解除彈窗需上交承諾書和三天內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之后幾天,他們便主要負責錄入解除彈窗信息。“量特別大,很多居民著急上班,彈窗解除不了就去不了,所以這個事挺著急。”孫萌萌告訴記者,直到昨天該社區所有可解除的彈窗基本都解決了。
此輪疫情中,不少干部都有較為豐富的下沉基層支援經驗。朝陽區環保衛生服務中心的徐琛和另一位同事已經借調支援區疾控中心一個月時間。
疾控工作分為密接組、流調組和信息組,徐琛所在的密接組主要負責密接信息的下發對接,“核實過信息后,直接下發到本區社區,或者轉到外區或外省。”
疾控工作要求24小時在崗輪班,以保證密接信息第一時間確認發出。徐琛告訴記者,過去一個月他和同事們按照白班9時-18時和晚班18時-次日9時進行輪班。相較于過去一個月的工作,徐琛告訴記者,此輪疫情節奏和要求更快,更緊密。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展圣潔
編輯 張磊 校對 薛京寧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馬瑾倩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展圣潔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