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29日電 題:平臺經濟監管需要細心、耐心、巧心
作者 盤和林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
此次會議有兩個方面與資本市場緊密相關:一是注冊制改革可能聚焦新股發行節奏,并且可能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以抬高注冊制門檻,從而使得IPO對市場流動性的稀釋作用降低。另一方面,通過拓寬長期資本投資渠道從而為資本市場補充流動性。通過引入長期投資者的方式,引入社保資金、海外資本等長期投資人,以此來鑄造資本市場穩定的基石,并以這些投資人為基礎推進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普及。
此次會議強調,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其一,資本市場要聚焦平臺經濟。當前國內A股缺乏平臺經濟企業上市,資本市場要進一步提升對平臺經濟的包容性,從而促進一些互聯網企業未來到A股尋求融資渠道,這也為平臺經濟等互聯網企業融資打開渠道。尤其是當前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中概股退市風險依然存在,這些企業需要在A股和H股找到新的融資渠道,防患于未然。
其二,平臺經濟在中國宏觀經濟中的重要性提升,不能單純排除和限制平臺經濟發揮作用,而需要平臺經濟協調健康長期發展,尤其要在“發展”與“監管”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一味野蠻生長或是一味監管規范,都不是經濟社會合意的選項。 “我們既要善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智能化,又要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平臺經濟和互聯網領域的監管,同樣需要“細心、耐心、巧心”。監管規范是為了發展拓展空間,但不能為了規范而規范,當規范壓縮了發展空間,我們可能就需要反思,這是不是合意的監管?(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 實習生 李佳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