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4月份以來的調整,不少行業估值已經觸及歷史底部,機構對相關行業的調研熱度也在上升。
據證券時報記者梳理,4月份以來,機構組團調研的個股所處行業發生轉變。以往新能源相關個股往往能獲機構熱捧,但隨著開年以來新能源賽道股的下挫,新能源相關個股調研熱度明顯降溫。而經歷前期持續調整的醫藥生物、電子等相關行業股票正獲機構關注,機構可能在市場調整之際,抓緊調倉換股。
醫藥生物、電子等行業獲熱捧
隨著市場風格發生明顯轉變,機構調研方向也在轉向。
而近期市場的大幅調整,在機構投資者眼里,降低了此前高估的價格,提供了中長期較好的入場時點,機構對于超跌行業龍頭股調研熱情明顯提升。
據證券時報記者梳理,4月份以來,截至記者發稿,共有646家公司接受機構調研,其中,123家公司機構調研數不低于100家,君實生物、邁瑞醫療(300760)、愛美客等醫藥生物行業個股更是獲機構熱捧,參與調研的機構數超500家。
從行業扎堆調研個股行業分布來看,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等超跌行業最受機構關注,機械設備行業也是機構重點關注對象。
在電子行業中,“元宇宙”概念龍頭歌爾股份(002241),車軌半導體龍頭聞泰科技(600745)、安防龍頭海康威視(002415)、存儲芯片龍頭兆易創新(603986)等均是機構最為關注的股票。
據銀河證券統計, 2021年電子板塊整體業績上迎來爆發,其中半導體板塊受益于上游晶圓產能緊缺、供需緊張帶動的漲價、新需求如新能源和電動車的爆發以及國產替代的持續,板塊利潤大幅提高,此外受益于面板價格上漲,顯示板塊迎來業績爆發。
但由于前期電子等科技股被熱炒,再加上市場對原材料漲價擔憂,電子板塊2021年以來跌幅較大,不少行業龍頭出現明顯回撤。銀河證券認為,電子板塊雖然可能還會進一步探底,但是向下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醫藥生物也是2021年以來跌幅較大的板塊,但近期獲機構扎堆調研。創新藥企君實生物、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醫美龍頭愛美客被機構踏破“門檻”,澳華內鏡、長春高新(000661)等細分行業龍頭也獲關注。
西部證券(002673)表示,雖然醫藥行業經歷了一輪明顯回撤,但行業投資的底層邏輯并未改變,仍是圍繞醫療技術突破,研發效率提升,醫療需求被滿足等,符合產業趨勢的企業仍然值得長期看好。
新能源等賽道股調研熱情降溫
新能源等賽道股接連調整,機構調研相關股票的熱情也明顯下降。
相比以往,機構調研新能源相關股票明顯減少,4月份以來,機構參與新能源相關股票調研的只有天合光能、天賜材料(002709)、永興材料(002756)等少數企業。
而在今年前3月獲機構扎堆調研的股票中,容百科技(688005)、高測股份、盛美上海、邁為股份(300751)、贛鋒鋰業(002460)等不少新能源股票是機構火熱關注的個股。
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來市場風格發生明顯變化,光伏、新能源車等賽道股出現明顯跌幅,行業龍頭隆基股份(601012)、寧德時代(300750)等均出現明顯回撤。
中信建投(601066)分析認為,新能源中游制造業的主線是上游通貨膨脹超預期,中游制造順價能力出現分化。大部分公司業績下滑的核心原因均是順導漲價能力偏弱或不及時,全年維度來看產業鏈議價能力是今年選股的核心方向、在原材料超級周期來臨時,價格傳導能力分化充分說明了中游制造環節出現分化——格局好、產業鏈議價能力強、抗風險和留存利潤能力強在行情大幅度波動下集中體現了該環節的產業鏈地位和核心競爭力。
不過,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機構對新能源產業仍比較看好。中信證券(600030)研究指出,2021年行業高景氣度延續,需求與供給匹配不足的結構性錯配持續,鋰鈷資源、電解液、正極材料等中上游產業受益下游高景氣的旺盛需求營收及利潤高增,電池廠和整車廠利潤承壓,并進行一定程度的提價。
隨著國內新車型加速投放、歐洲政策的持續推動和美國電動車政策預期持續向好,同時,疫情緩解之后生產和銷量端有望復蘇,中信證券預計,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有望延續高增長,而中國電動化供應鏈快速發展、最為完善,龍頭企業已經供應海外,作為全球優質制造資產的價值凸顯。
這些股票最受關注
在4月份以來機構扎堆調研的個股中,調研榜冠軍來自醫藥生物行業的君實生物,4月份累計獲576家機構調研。
君實生物是一家以開發治療性抗體為主的研發型高科技公司。202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25億元,同比增長152%,2021年度凈利潤-7.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大幅下降。
公司表示,2021年收入大幅增長主要由于技術許可收入的大幅增長、特許權收入的新增以及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國內市場商業化帶來的銷售收入。
不過,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0億元,同比減少61.02%,歸母凈虧損為3.96億元。中信證券認為,與上年同期相比藥品銷售收入上升,但無法抵消技術許可收入下降的影響,虧損增加主要是與上年同期相比技術許可收入下降導致。
特瑞普利單抗2022年一季度實現收入1.1億元,在實行2021版國家醫保目錄新價格后,同比、環比均顯著增長。公司表示,公司通過一系列市場活動已經開始重塑公司和特瑞普利單抗的市場形象,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適應癥黑瘤、鼻咽癌、尿路上皮癌新患市場份額大幅上升,公司團隊有信心上述瘤種領域取得超過50%以上的新患市場份額,并隨著其他瘤種適應癥的陸續獲批上市,拿到應該取得的市場份額。
4月份以來機構扎堆調研個股
此外,邁瑞醫療也獲機構踏破門檻調研,在互動提問環節,機構普遍對于公司醫療新基建情況以及海外業務未來方向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邁瑞醫療表示,2021年,公司在國內醫療新基建中實現收入約30億元。2022年醫療新基建持續堅定深入開展。截至一季度末,系統中醫療新基建待執行商機仍有240億元,預計將在未來兩年時間左右逐步落地,公司今年醫療新基建收入將遠超去年。
提及海外業務未來方向,公司表示,在全球經濟面臨風險、政府財政壓力加劇的背景下,公司產品的高性價比優勢進一步凸顯,在市場增長更快的發展中國家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