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還有書籍
又到一年五四青年節。
近段時間,“男生一年出入圖書館2000多次”登上微博熱搜。江蘇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公布的圖書館借閱榜中,大四學生李偉昊連續3年位居借閱榜榜首,一年2000多次出入圖書館,書籍閱讀量達240余冊。
“閱讀伴隨我的學習和生活,幾乎每天都在閱讀。”李偉昊稱,目前他以初試第一的成績順利考研至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方向,希望未來可以取得一些令自己滿意的成就。
畢業季到來,95后、00后等新青年即將踏入職場,等待他們的有初入社會的新鮮和青澀,當中或許也包含著高強度工作節奏,當“卷”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新青年如何對抗焦慮?
閱讀成為他們的選擇之一,盡管各類資訊以及娛樂不斷填充著年輕人的生活,仍有很多人對深度文字閱讀孜孜以求:圖書館里埋頭溫書的考研學生;一口氣買下20多本專業書的都市白領;公園椅子上曬著太陽看文學書的年輕女孩……閱讀成為生活的一劑解藥,一道風景。
北京師范大學發布《2021新青年閱讀報告》提到,新青年群體在紙質書閱讀比例中達到43.6%,在圖書消費人數中占比提升至18.1%。新青年中,不少人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優質低價圖書。
《2021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圖書零售市場規模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20年受疫情影響首次出現負增長。2021年較2020年小幅上升,同比上升1.65%。其中,線上網店渠道同比增長1%,碼洋(圖書出版發行部門用于指全部圖書定價總額的詞語)規模為774.8億元。
在這個過程中,“多多讀書月”作為拼多多發起的大型知識普惠行動,于2021年4月、2021年8月及2022年4月連續三次舉辦讀書月活動,并以讀書基金方式官方補貼權威出版社、圖書出版公司,受到不少讀者歡迎。
用閱讀對抗焦慮
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的這屆年輕人還喜歡讀書嗎?
25歲的柳雨(化名)是國內一家銀行的職員,本科畢業于國內985高校,研究生又到國外深造,擁有過硬的學歷背景。不過工作經驗尚淺,2021年畢業至今短短數月。作為職場新人,她說應對焦慮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閱讀。
“我給自己定的閱讀計劃是每周至少閱讀10個小時,涉獵范圍不受限制,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以及文學方面的書都會看。”柳雨是教育的受益者,她來自湖北大山深處的五線小縣城,父母是普通的公務員,供她讀書幾乎花完了家中積蓄。
柳雨對時代周報記者笑稱:“出國讀書前,爸媽跟我進行過一次長談,爸爸說,我們普通家庭積蓄不多,就把給我準備的嫁妝錢拿去讀書,以后的人生,我自己對自己負責。”
當時,也有親朋好友勸柳雨的父母,女孩子何必到那么遠的地方讀書,最終也不過是打一份普通的工,嫁作人婦,相夫教子。但在父母樸素的認知里,讓孩子好好讀書,并不是要她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希望她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過的人生。
畢業后,柳雨進入北京的一家銀行系統工作,平時壓力較大,就延續了學生時代的習慣,喜歡看書作為放松,尤其喜歡看科幻小說。但剛畢業的柳雨工資不高,又不想再張口找父母要錢,就通過各種渠道買優質好書,去年以來,柳雨多次在“多多讀書月”下單拼書。
“簡直不要太劃算。”柳雨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去年買的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代表作《人生海海》只要9.9元,還有29.9元的全套《三體》,12.9元的美國暢銷作家丹·布朗的《本源》。近段時間,拼多多宣布啟動第三季“多多讀書月”,柳雨準備入手《江城》《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銀河帝國:機器人五部曲》等書。
不知從何時起,毛姆的那句“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已成為人人皆知的金句。4月23日,《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發布,去年一年“成年國民人均閱讀紙書4.76本,閱讀電子書3.3本”。
“拼書”成為生活習慣
在任何時間與場地,只要拿起書開始閱讀,人們就變成了讀者,但要養成長期閱讀的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月30日下午,正在讀大三的王陽(化名)像往常一樣打開拼多多,他想買一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發現之旅》,單獨購買需要68元,但拼多多的拼單價只要19.9元,需要尋找2位拼友。
王陽將拼書二維碼發在豆瓣小組“藏書如山積 讀書如水流”中,不到一個小時就拼單成功。小組里多是愛看書的豆友發布的“拼書”帖,這些年輕人買書可不含糊,王陽認識的一個豆友,去年從數據分析工程師轉崗產品經理,一次性買了20多本專業書進行補課。
有時候,閱讀還會以其他形式與讀者見面。今年1月,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第二季》開播并火速出圈,它用書籍作為紐帶,將不善言辭的編輯、裝幀師、繪本作者、舊書收藏家等愛書人的故事娓娓道來。
在豆瓣上,這組紀錄片的評分高達9.4,讀者熱情地在討論區評論、贊美這部紀錄片里的主人公們。猶記得紀錄片中,閱讀和翻譯《愛麗爾》幫助復旦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包慧怡度過人生低谷,她說,專注閱讀是對時間本身的一種克服,“這個是我曾經體會到的一種最接近完全沒有辦法被剝奪的幸福”。
如今,愛閱讀的人群中,青年的占比越來越高。《2021多多閱讀報告》顯示,越來越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將“拼書”視為生活習慣,圖書消費用戶的年輕化趨勢明顯。
報告指出,2021年,相比第一季“多多讀書月”,在第二季 “多多讀書月”中95后讀者訂單量同比增長62.5%,00后訂單量同比增長58%,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白領、大學生群體正在成為“多多讀書月”的忠實“粉絲”。
作為新經濟平臺,“知識普惠”成為拼多多的長期戰略。4月20日,拼多多宣布啟動第三季“多多讀書月”,在拼多多APP上搜索“多多讀書月”就可直達活動頁面。
在拼多多主站上線的“多多讀書月”專場活動頁面,匯聚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信出版(300788)社、社科文獻出版社、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上百家國內主流出版社、圖書出版公司設立的社科經典、歷史傳記、文學小說、藝術哲理等線上專區。
其中,包括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文津圖書獎、美國普利策獎、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等榜單好書;《變量4:大國的騰挪》《人生海海》《午夜降臨前抵達》《棄長安》等“眾聲創作者書單”專區書目;以及“超級補貼區”平價優質的近百款經典書目。
“多多讀書月”的變與不變
與前兩季相比,新一季的“多多讀書月”有什么不同?“多多讀書月”負責人介紹,本季讀書月在第一季、第二季讀書月基礎上進行產品迭代,以億元讀書基金增加官方補貼力度、擴大書目補貼范圍,上線數字閱讀館,釋放“百億補貼”頻道資源,聯合上百家國內權威出版社、圖書出版公司,設立“多多讀書月”線上專區,補貼超500萬冊正版經典熱銷圖書。
持續一個月的“多多讀書月”,采取線上線下立體化聯動的方式,拼多多繼續以億元讀書基金投入百億補貼、焦點banner位等重點資源,上線500萬冊正版經典書籍的“多多讀書月”專場活動頁面,發布《2021多多閱讀報告》及“多多讀書月排行榜”,并繼續落地“為你讀書”公益捐贈行動、“眾聲創作者”沙龍等。
商務印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其漢譯名著系列叢書如《西方哲學史》《菊與刀》、國學經典類《國史大綱》《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圖書,在“多多讀書月”里,均受到讀者的喜愛與認可。
而對于浙江人民出版社來說,好望角書系,例如《以色列》《無規則游戲》等,社會紀實類作品《飽食窮民》《最好的告別》等則是其在“多多讀書月”里的暢銷書目。該社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多讀書月”的舉辦,助力圖書的知識普惠,通過官方補貼讓更廣大的消費者買到平價、正版圖書,推動有價值的文化食糧連接市場,踐行全民閱讀。
“前兩季的多多讀書月活動期間,后浪店鋪銷售至少提高2倍,其中汗青堂系列、藝術類、大眾生活類、豆瓣評分較高的書和涂色類書籍最受讀者歡迎。”后浪出版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多讀書月”活動不僅可以讓消費者買到更多實惠優質的好書,也有利于權威出版社、出版公司擁抱線上經濟,更快速、更好地發展下去。
據了解,與前兩季相比,第三季讀書月還增設“數字閱讀館”,引入拼多多百億補貼頻道的數字產品,例如iPad、平板電腦、Kindle、電紙書、早教機、翻譯筆(詞典筆)、點讀機、電子單詞卡等。
“這是讀書月初次嘗試的數字閱讀普惠,我們希望在產品上精益求精,帶給消費者更好、更豐富的體驗。”“多多讀書月”負責人表示。
pictureIds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