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9日訊(編輯 瀟湘)隨著俄烏沖突和供應鏈危機加劇滯脹風險,今年全球外匯市場的格局或許注定將會大變。眼下,越來越多的外匯交易員正預計,歐元可能時隔20年后首次兌美元跌至平價。
MLIV Pulse的最新調查顯示,60%的受訪者認為,歐元最終將跌至與美元平價。在400多名受訪者中,只有一小部分人預計歐元隨后將回升至1.15美元。周一亞市盤中,歐元兌美元最新交投于1.05關口附近,接近2017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包含了經濟學家和投資組合經理在內的這些受訪者中,約有48%的人預計歐元兌美元在跌至平價后將進一步跌至0.95美元,這一預期明顯比華爾街投行們更為悲觀。
做空歐元備受熱捧
MLIV調查突顯出了歐洲央行眼下在貨幣政策方面的頭痛之處,歐洲央行正試圖在不破壞商業周期的情況下令急劇上升的物價壓力降溫。
當受訪者被問及:您更關注歐洲面臨哪些風險時,40%的受訪者更為擔憂經濟衰退,同樣比例的受訪者擔心出現滯脹。
由于歐元區毗鄰俄烏,且相較其他地區更為依賴與俄烏兩國間的跨境貿易,歐洲目前正處于全球對物價上漲和經濟增長放緩擔憂的中心地帶。歐元區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僅為0.2%——意大利陷入萎縮,法國堪堪持平,西班牙擴張放緩。與此同時,工廠產出和新訂單數據不斷下滑,商業信心持續蒸發。
其中,能源問題已成為了眼下歐洲經濟面臨的一大“死穴”。隨著歐盟與俄羅斯在天然氣支付問題上的爭執日益激烈,參與調查的受訪者對哪一方將蒙受更大損失缺乏共識——51%的受訪者表示,俄羅斯的情況最終會更糟,另外49%的受訪者則認為歐洲將是最大的輸家。
當被問及如果今年出現經濟衰退最佳的應對方式是什么時,最受歡迎的答案是做空歐元,其次是通過股票或大宗商品投資于能源,再接下來是做多德國國債和現金,然后才是做多黃金和美元。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在5月4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烏克蘭局勢惡化,我認為歐洲將陷入衰退。這可能需要幾個季度的時間,但我認為風險是存在的。”
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已將2022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的4.2%下調至2.8%。而在俄羅斯停止向波蘭和保加利亞輸送天然氣后,經濟衰退的風險正進一步上升。隨著物價上漲,歐洲企業和消費者正日益感受到壓力,全球疫情的封鎖也令經濟增長前景愈發黯淡。
法國興業銀行(601166)首席執行官Frederic Oudea上周五表示,就像俄烏沖突的最終結果一樣,歐元區的前景也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不過Oudea稱,“我們經濟學家的核心設想仍是GDP實現軟著陸,而非衰退。”
還有什么能阻止歐元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MLIV Pulse調查中對歐元的預測要明顯比彭博社調查的投行經濟學家更為悲觀。彭博調查的預測中值是,歐元將在年底前升至1.12美元,同時目前還沒有哪一家投行明確預測歐元兌美元將跌至1:1。
荷蘭銀行在3月份曾短暫提出過這種觀點,不過幾周后上調了預測。野村控股此前也曾警告稱,極右翼候選人勒龐(Marine Le Pen)若在法國大選中獲勝,可能會推動歐元兌美元跌至平價,但最終法國總統馬克龍有驚無險地獲得了連任。
花旗集團策略師最近曾推薦三個月期歐元/美元平價看跌期權,而期權市場暗示,未來六個月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約為35%。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眼下押注歐元進一步下挫,也并非全然沒有風險。
歐元近期大跌的部分原因是美元走強,但由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淡化了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美元可能會開始顯得“超買”。與此同時,貨幣對沖成本的變動,可能很快會使得持有德國國債而非美國國債,對日本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從而支撐歐元。
盡管美元的利率溢價仍有擴大的風險,但外匯市場上匯率的變動通常更取決于預期,這可能導致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不足以進一步提振美元,而歐洲央行可能最早在7月就開始加息。所有這些均有望支撐歐元,而部分杠桿基金也已在削減看跌頭寸。
如果這一樂觀路線圖成為現實,可能預示著MLIV Pulse調查中占比只有20%的少數受訪者最終預測正確:他們最初固然并不看好歐元(不認為歐元會立刻升至1.1),但預計歐元兌美元在跌至平價后會大幅反彈至1.15美元,而非進一步下挫。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