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啰出行”宣布將品牌升級為“哈啰”,品牌Slogan更換為“陪伴生活每一天”。全新的品牌發布,也標志著哈啰已經完成兩輪共享服務、四輪出行服務和新興本地生活服務的“三級火箭”布局,加速了“出行+本地生活”生態版圖的擴張。
隨著在產品、安全、技術等各方面的升級,哈啰的飛輪效應不斷顯現,多元化布局的效應優勢也逐漸釋放。數據顯示,2021年哈啰業績大漲,一方面老業務維持了穩健的增長,另一方面新業務表現亮眼,在整體業務的比重越發顯著。
從數據來看,公司精細化的運營能力驅動了2021年毛利水平大幅度提升。這意味著,哈啰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大幅提升。從單邊到多邊,從一條腿到多條腿走路,哈啰已實現多引擎驅動,為未來不斷拓展服務邊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多引擎驅動公司高速發展
成立于2016年9月的哈羅單車,是共享單車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盡管在入局共享單車行業之初,并不被看好,但憑借差異化的打法和精細的運營,哈羅單車最終脫穎而出,在共享單車領域中站穩了腳跟。
從“哈羅單車”到“哈啰出行”,再到如今的“哈啰”,在兩次的品牌升級中,哈啰悄然完成了“出行+本地生活”的布局,在多個領域里成功實現突圍。
數據顯示,作為哈啰主營業務的兩輪車在2021年依舊保持了穩健的增長。與此同時,身為基石業務,兩輪業務也對新業務形成了賦能。去年,哈啰新業務表現亮眼,增長尤為強勁,整體收入已實現了數十倍的幾何級增長,新業務整體業務占比進一步接近共享單車。
目前,包括哈啰順風車、哈啰打車、哈啰電動車以及小哈換電在內的新業務“四駕馬車”已初露鋒芒。得益于新業務的強勢增長,2021年哈啰營收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超60%。同時,公司毛利水平較2020年大幅度提升,同比提高超過一倍,造血能力進一步增強。
具體來看,“哈啰順風車”自2019年上線3年以來,總單量已達3億,認證車主數量達1800萬,成為了哈啰的又一核心引擎驅動。招股書顯示,哈啰順風車2020年營收4.6億元,同比增長131.2%;毛利為3.8億元,同比增長167%。2021年,哈啰順風車全年營收和交易額等各個方面進一步實現較大增長。在去年“金九銀十”的消費旺季,哈啰順風車平臺日交易額突破1億,成為哈啰首個日交易額過億的業務。
2020年10月底,哈啰上線網約車服務“哈啰打車”也讓哈啰在兩輪業務之外,尋找到下一個業務增長點。作為2021年重點發力的業務,哈啰打車進一步豐富了哈啰的移動出行生態。截至2022年4月,采取自營+平臺開放雙結合的哈啰打車已覆蓋全國超200座城市。
讓人難以忽視的還有“哈啰電動車”業務,其增速也尤為亮眼。據哈啰方面透露,截至2021年底,哈啰電動車全渠道銷售超60萬輛,累計拓展門面超過3000家,銷量提升和渠道拓展速度位居行業第一。
在“車電分離”的市場需求以及政策利好之下,“小哈換電”應運而生。作為國內首家兩輪電動車換電柜CQC認證企業,小哈換電未來具有廣闊的增量發展空間。截至2021年4月底,小哈換電已在全國超300座城市落地。
至此,哈啰新老業務相輔相成,多元化形成的行業壁壘已構建出堅固的護城河。未來,在多維突破的前提之下,哈啰還將持續推動新業務的發展,這種多引擎驅動的模式也會為哈啰夯實基礎,成為高速拓展更多賽道的助推劑。
“逆襲王”突圍的背后秘密
從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到一家具有5億注冊用戶的超級平臺,哈啰在高手如云的商業環境之下,一次又一次地侵入對方腹地,完成了從挑戰者到領先者的逆襲。
善于抓住機遇僅僅是條件之一,是什么支持了哈啰,讓它能夠短時間內,在多條賽道上脫穎而出?在很多投資者眼中,哈啰的團隊穩扎穩打、理性務實,另外哈啰出行的技術能力和運營水平,以及對商業模式的認知是領先的。
在最初的共享單車大戰中,哈啰屬于后來者。面對ofo和摩拜兩座大山,哈啰憑借的并非只是“運氣好”,更得益于“堅持做正確的事。”從選擇智能鎖、探索精細化運營,到率先創立全國免押,再到結合政府、用戶以及企業三方共管共治等,哈啰團隊憑借敏銳的洞察和出色的技術,幫助哈啰打下了最初的江山。
在哈啰早期投資方之一, GGV 紀源資本的管理合伙人符績勛看來,當初之所以選擇投資哈羅單車,主要是因為看好這個團隊,且看好團隊對于市場的分析、理解,對產品、技術的把握。
符績勛指出,哈羅單車起步比較晚,但團隊對于市場的分析、產品技術能力很強,盡管沒有先發優勢,但事實證明哈羅奔跑的速度非常快。“他們把產品和技術用到實際的運營和運維上,提高整個運營跟運維上的效率,做得非常棒,所以也證明了我們的判斷,這個團隊、這個產品綜合技術的能力、包括他們切入的市場都是很正確的。”
也正是因為擁有了這樣一支理性、務實而優秀的團隊,才讓哈啰在后來數次的選擇中,實現了彎道超車。可以說,對于市場的透徹理解,已讓這家公司將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寫入了基因里。
例如,在切入四輪市場時,哈啰并沒有立馬入局打車業務,而是選擇了更輕巧的順風車業務。在模式上,哈啰順風車從行業痛點出發,首次提出“服務車主”的理念,堅持低傭金政策,持續為乘客提供更普惠的出行服務,以“高性價比”的差異化策略提升了市場份額。
在技術路線上,哈啰順風車在上線之初就發現,順風車業務最大的運行風險在于顧客的安全隱患,于是加入了芝麻信用、人臉驗證、犯罪記錄篩查等一系列安全審核機制,解決了用戶對于安全隱患的擔憂,業務在短短3年間內迅速起量。
又如電動車業務,哈啰通過以軟件定義硬件的方式,切入賽道。可以預見,在2019年4月電動車新國標正式實施之后,將迎來一波密集的換車高峰,哈啰試圖在智能化層面進行突破,或將以行業首創VVSMART超連網車機系統,加速推動行業的發展。
從技術投入來看,公開信息顯示,哈啰2020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占收入的11.3%,全公司技術研發人員的占比接近30%。截至目前,哈啰累計申請各類專利數量近千個,尤其在車輛和設備的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方面,哈啰的專利擁有量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對于外界而言,看到的只是哈啰鮮亮的成績,但背后的支撐才至關重要。哈啰團隊務實求穩,對商業模式具有前瞻,還擁有成熟的運營和突出的技術,讓哈啰在未來鏈接場景時更具想象力,而這也是哈啰能夠屢次突圍的背后秘密所在。
超級用戶平臺業務的展望
一步一腳印的發展,以及多引擎驅動發展的優勢,不僅為哈啰自身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讓它獲得了更多資本的青睞和認可。
公開資料顯示,哈啰此前經過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螞蟻集團、GGV、成為、復星集團、春華以及大灣區基金等知名財務投資人。2019年,“小哈換電”獲得螞蟻集團以及寧德時代(300750)的聯合注資;2021哈啰獲得多輪融資,除了老股東螞蟻集團之外,還首次獲得了阿里的加持,年內共完成融資達5億美金。
哈啰CEO楊磊表示:“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的入股,對哈啰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哈啰將更緊密協同阿里生態體系以及寧德時代電池產業鏈資源,為公司開拓業務提供更多助力。”
資本的青睞,為哈啰提供了資金和資源的雙重助力,為哈啰開拓新業務提供了更多的籌碼,讓其形成了“品牌效應+流量變現”的優勢。楊磊透露,未來哈啰將加速構建“出行+本地生活”服務生態和長期深耕生活服務領域的愿景。
在業界看來,哈啰進軍本地生活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例如,哈啰在出行業務上積累的用戶運營、渠道開拓經驗以及重資產運營能力,是做生活服務業務的必備能力。
另外,哈啰經過多個賽道的拼殺,已經培養了一個能打勝仗的團隊和組織。不僅如此,哈啰一直尊重商業規律,能夠謹慎地驗證商業模型。就過往打法來看,哈啰對于經濟模型的可持續性很看重,對業務有著深入的洞察,加上穩扎穩打的作風,會讓他們在類似共享單車的長跑賽道中走得更穩更扎實。
最重要的是,扎實的兩輪業務基本盤為哈啰帶來了5億的高頻用戶,這些用戶體量大、粘性高,能夠讓哈啰的新老業務實現相互協同和滲透,讓其飛輪效應凸顯,助力品牌效應進一步釋放。
2020年的數據顯示,在哈啰用戶池中,有34%的用戶使用過兩種或以上的哈啰服務。其中,60.5%的哈啰助力車新用戶、40.2%的哈啰順風車新交易用戶、39.9%的哈啰順風車新接單司機、63.2%的哈啰電動車新用戶來自哈啰單車服務。同時,上述業務也為哈啰單車服務貢獻了8.4%的新用戶。值得一提的是,到2021年底,使用過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業務的用戶占比進一步提升至40%。
對于哈啰未來的更多商業化可能,GGV執行董事李浩軍曾經做出這樣的判斷,一個平臺最大的價值其實是用戶價值,只要用戶量足夠大、粘性足夠高,那么業務的可擴展性是很強的,很多成功的互聯網公司最后都是超級用戶平臺業務,很難說局限在其中的一環。
“所以如果再把用戶價值橫向擴大,可做的插件應用還很多。只要是用戶需要的,哈啰在出行場景以外都有可能成就一個新興業務,只是時間節點的問題。”他這樣認為。
近年來,哈啰也在不斷拓展服務邊界,除了打車、順風車等應用,哈啰還覆蓋到火車票、酒店預定、租車等多個領域。憑借強大的用戶基礎群,哈啰未來有望拓展成為更具想象力的超級平臺,而借助扎實的“內功”,它能夠更靈活地切入更多廣闊賽道,并實現提速奔跑。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