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到一周國務院再部署新的企業紓困政策,以穩就業、穩經濟。
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要求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穩住經濟大盤;部署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拓寬社會投資渠道、擴大有效投資;決定階段性免除經濟困難高校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利息并允許延期還本。
中國政法大學施正文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當前疫情擴散和俄烏沖突等影響超預期,使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繼上周國常會出臺一批新的紓困政策之后,針對當前市場堵點、難點、痛點問題,此次國常會再出臺一批針對性強的紓困舉措,這將有利于緩解企業經營困難,促進穩就業、穩經濟。
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
會議指出,財政貨幣政策要以就業優先為導向,退減稅、緩繳社保費、降融資成本等都著力指向穩市場主體,穩崗穩就業,以保基本民生,穩增長、促消費。要進一步運用多種政策工具,調動地方積極性并壓實責任,切實穩崗穩就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對第一財經表示,財政政策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就業是民生之本,居民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也就沒有消費。當前就業壓力加大,因此積極財政政策要保市場主體,創造就業機會。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比如今年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617.58億元、增加51.68億元,支持各地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在支持企業紓困方面,今年實施了2.5萬億元退稅減稅降費政策,近期增值稅留抵退稅進度明顯加快,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1日至5月10日,已有9138億元留抵退稅款退至149.5萬戶納稅人賬戶,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助企紓困的政策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人社部副部長俞家棟此前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就業穩中有難、穩中有憂,3月份以來就業數據出現一些波動,就業壓力有所加大。
俞家棟表示,為此人社部及時出臺有力政策穩就業,推出“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延續實施失業、工傷保險階段性降費政策,允許特困行業階段性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加力落實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助力企業穩崗擴崗。
4月2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擴大到受疫情影響的所有困難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最高提至90%。目前各省市正在陸續出臺實施的細則。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針對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就業所面臨的壓力,我國應盡快出臺力度不低于2020年的大規模減稅降費、社會保險階段性減免緩政策,以增強目前仍在經營企業的信心,激勵企業保持現有崗位,防止大規模不可控失業風險的出現。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認為,由于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多出167萬人,使本年度待就業人數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076萬人,同時疫情之下市場經濟主體尤其是吸納就業貢獻度最大的中小企業受到沖擊,減少了崗位供給能力,供需的平衡受到較大沖擊,使今年我國財政貨幣政策突出強調以高校畢業生就業為導向。
為幫扶經濟困難家庭畢業生減負和就業,會議決定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畢業生今年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免息資金由財政承擔;本金可延期1年償還。此項政策惠及400多萬高校畢業生。
姚凱表示,通過減免助學貸款利息,延遲本金償還時間等手段,為畢業生減負,將使畢業生輕裝上陣,提高就業競爭力。下一步要關注延遲就業和慢就業畢業生,允許其與應屆畢業生享有相應的求職資格和服務待遇。
進一步助企紓困
此次會議同時決定,對當前有困難的企業,給予住房公積金政策支持,年底前申請即可緩繳,預計減緩企業負擔900多億元。職工未正常償還公積金貸款,不作逾期處理。
施正文表示,住房公積金是企業和個人比較大負擔,在企業經營困難當下,允許企業緩繳公積金,有利于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另外一些老百姓(603883)受疫情等影響,不能正常還公積金貸款,國家決定對此不作逾期處理,緩解了這些人的資金壓力,他們實質上享受資金時間價值,免除了利息,有利于穩就業。
會議還要求,抓緊研究養老保險費緩繳政策擴圍、延長期限的措施,指導地方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水電氣等費用予以補貼。
施正文預計,未來養老保險緩繳會從當前針對小微企業擴大到中型企業,或者擴大至受疫情影響大的餐飲等困難行業全行業,緩繳時間也將進一步延長,比如先延長至今年底。
“緩繳公積金、緩繳社保費等政策,一方面兼顧到企業當下困難,緩繳可以立即起到減輕企業資金壓力的效果,有利于穩就業穩經濟。另一方面又兼顧到財政可承受能力,緩繳費用最終還是要繳納,不影響財政可持續性。”施正文說。
4月CPI同比漲幅明顯擴大,PPI仍高位運行,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物流成本也相應提高,為此此次會議要求,確保物價穩定。我國基本民生需求品供應充裕,但不可掉以輕心。要確保糧食產量和供應穩定,夯實穩物價基礎。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進一步暢通物流特別是重點地區物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施正文表示,穩經濟一大關鍵在于穩物價,疫情擴散一些地方物流受阻,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因此此次會議再次強調要暢通物流。稅費支持政策也對物流企業給予支持,比如對符合條件的快遞收派服務收入免征增值稅,降低物流企業稅負。
此次會議還決定,確保能源供應。在前期支持基礎上,再向中央發電企業撥付500億元可再生能源補貼,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注資100億元,支持煤電企業紓困和多發電。
施正文表示,當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能源企業經營壓力增大,為此中央財政通過補貼來支持電企發電,確保能源價格穩定,也是為下游企業紓困政策,這也有利于當前經濟穩定。
基礎設施公募REITs加速
此外,會議指出,要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通過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方式,盤活基礎設施等存量資產,以拓寬社會投資渠道和擴大有效投資、降低政府債務風險。指導地方拿出有吸引力項目示范,對參與投資的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
這意味著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將加速。
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即REITs,是通過證券化方式將不動產資產或權益轉化為流動性較強的標準化金融產品,在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
去年6月,首批基礎設施公募REITs產品面世以來,持續受到市場關注,目前已有12只公募REITs產品上市,為市場發展積累了實踐經驗。
“REITs產品是我國資本市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具有重大的意義。”有資深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REITs的重點性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REITs可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降低企業的杠桿率,提升企業的經營績效;其次,REITs產品可借助資本市場公開透明的機制,拓寬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渠道,推動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最后,REITs產品豐富了投資品種,便利投資者投資于流動性較弱的基礎設施。
今年3月18日,證監會發布《深入推進公募REITs試點 進一步促進投融資良性循環》一文,提到了公募REITs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一是正在研究制定基礎設施REITs擴募規則;二是抓緊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試點項目落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舉措給REITs市場再次注入一針強心劑,有助于完善國內REITs市場制度建設及擴充市場體量。
自首批REITs項目落地以來,試點資產類型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除產業園、高速公路、倉儲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資產以外,低碳能源、水利設施、新基建、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契合國家政策導向,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及落實民生工程保障等有利國計民生的資產類型成為重點推進的方向。
5月10日,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也表示,“拓寬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試點范圍”。目前監管機構以及市場各方正在積極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試點;市政公用事業、新能源等項目已經被納入基金公司項目儲備庫。
記者還關注到,年內,包括福建、天津、山西等多個地方政府已發布REITs新政或就推動REITs發展進一步表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