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杜燕)今天,記者從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為積極引導廣大社會工作服務組織和社會工作者依法、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北京發布《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社會工作服務指引》,旨在發揮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優勢,提供危機介入、心理疏導、特殊困難群體幫扶、資源鏈接、社會動員等服務,協助筑牢疫情防控社區防線,協同提升社區防控能力。
指引提出,各級社會工作服務平臺、市區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及服務機構從業者,社區及各領域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工作專業力量應根據疫情防控實際需要,協助社區著重做好重點人群服務以及疫情防控協同服務。
為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重點人群服務
對于老年人,要通過電話詢問、微信溝通、鄰里反饋等形式,了解社區獨居、孤寡、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是否出現基本生活困難;關注患有慢性基礎疾病等的老年人得到基本用藥保障和必要外出就醫的協助。對已出現明顯的恐懼、抑郁等心理問題的,應及時介入。協調社區居民骨干、志愿者、養老驛站等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網購生活必需品、訂餐送餐、基本生活照料等服務。
對于殘疾人,重點關注一戶多殘、以老養殘、重度殘疾、單獨居住殘疾人等特殊困難殘疾人是否出現基本生活困難。對生活不能自理而暫時無人照顧的殘疾人,要協助民政部門和社區(村)為其提供必要的臨時性安置及基本生活照料服務。聯系社區居民骨干、志愿者、商家等為有需要的殘疾人代購、配送生活必需品。聯系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社區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代取藥品、送藥上門、服藥監督等服務。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為殘疾人提供在線康復服務,為家庭照護者提供必要的居家康復指導支持。
對于兒童,社會工作者要加強對困境兒童的安全訪視,及時發現問題風險并向社區(村)報告。對因疫情影響導致生活陷入困難的兒童及家庭,協助申請政策幫扶。對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因疫情影響不能完全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的兒童,要協助社區(村)督促其監護人委托其他具有監護能力的人代為照料,或聯系志愿者、專業機構等提供臨時照料。鏈接專業志愿者等資源,為有需要的困難兒童提供在線課業輔導和心理關懷。
對于其他特殊群體,比如為因疫情滯留本地的外地人員提供必要支持。要協助社區(村)或相關部門及時了解是否出現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幫助出現基本生活困難的相關人員申請臨時救助,鏈接社會資源提供生活必需品等;及時提供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和信息。同時,要為一線防控工作人員提供必要支持。對于一線抗疫工作人員,通過心理熱線、減壓活動等幫助其疏泄情緒、緩解壓力;鏈接社會資源協助其解決子女和老人照顧等實際困難。
推動社會資源整合協同服務防疫
指引提出,要協助社區(村)開展工作。比如,協助開展摸排和檢測篩查工作。協助社區統計人口底數,建立獨居老人、中重度殘疾人、孕婦、流動兒童等特殊人群專項臺賬,做細做實社區基礎性工作。協助做好核酸檢測工作的通知動員、排隊引導、掃碼查驗、特殊人員照護、檢測人員關愛等,幫助社區(村)有序做好篩查工作;協助社區利用宣傳陣地及時發布本小區及周邊疫情動態,引導居民從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識,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同時,引導居民理性對待疫情及相關防控措施、遵規守法。
指引提出,推動社會資源整合和共享。其中,鏈接服務資源。針對就醫、采買等困難的居民,社會工作者可協助社區(村)聯系各類服務資源提供代取藥品、送貨上門及外出就醫等服務;鏈接專業性社會資源。鏈接心理服務資源,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心理熱線和心理援助服務,開展心理疏導和情緒安撫。聯系基金會等慈善資源提供應急物品和資金支持。鏈接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服務型社會組織等為有需要的殘疾人、老人、兒童等居民提供服務;鏈接鄰里互助資源。主動協同社區(村),引導社區居民骨干、居民黨支部、駐區單位黨組織等與重點服務人群建立結對關系,在必要時給予及時幫助;利用社區微信群、公眾號等引導居民進行生活必需品的共享,并提醒居民做好清潔及消毒工作。
指引還稱,加強“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協同服務,積極聯系志愿服務組織和團體,廣泛發動社區居民、回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居家辦公人員和駐區單位員工等成為疫情防控志愿者。同時,要為志愿服務提供支持,為志愿者提供督導培訓、心理陪伴與輔導。
指引提出,要發揮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優勢,協助筑牢疫情防控社區防線,協同提升社區防控能力。(完)
【編輯:劉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