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邁瑞總部大樓,一份血液樣本通過全自動細胞形態學分析儀檢測提示異常,樣本信息被上傳“云端”后,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在電腦上通過查看預分類處理后的細胞高清圖片,在短短幾分鐘內精準作出診斷。
這是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22全國臨床檢驗形態學論壇上的一次精彩演示。
這套由邁瑞醫療和騰訊共同開發的全自動細胞形態學分析儀(以下簡稱“閱片機”),清晰還原細胞立體結構和細節,并融入AI算法,大大提升閱片的準確率和整體效率,填補國內空白,目前已在國內多所頂級醫院裝機試用。兩大行業龍頭協同創新,服務業和制造業交叉融合,不只帶來“1+1>2”的倍增效應,還將示范并促進更多“醫療+AI”項目快速落地,為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提供新路徑。
開拓自動閱片新賽道
此次由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檢驗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主辦,邁瑞醫療協辦的全國臨床檢驗形態學論壇,云集產學研醫各界大咖和權威專家,受到業內高度關注和期待。
一個形態學論壇為何如此“吸睛”?
形態學檢測和普通百姓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血常規是臨床中最常見的檢驗方式,通過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樣本,如果檢測提示異常則觸發復檢,復檢中很大部分是形態學復檢,該類復檢是對白血病等惡性血液病早期篩查和診斷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國內大部分形態學復檢的工作是依靠人工鏡檢完成的。
實際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標本量逐漸增加,部分醫院檢驗科存在人才不足、專業訓練不夠的情況,尤其在基層醫院,大部分醫院血涂片復檢工作開展不足,可能造成漏檢。
此外,我國高端醫療器械長期依賴進口,此前市場上的閱片機僅有一家進口品牌“獨大”,由于設備采購價格昂貴加之后期使用成本高等問題,很難在國內各層級醫療機構普及。
緊盯臨床檢測的“痛點”發力,治愈一個“痛點”,就是拓寬一條“賽道”。打通臨床血液檢測自動化全流程,減輕醫生工作量,降低檢測成本,提高異常樣本復檢率,這正是邁瑞研發閱片機的核心價值所在。
“以三甲醫院為例,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血常規樣本,多的甚至幾千個,閱片機將成為醫生在復檢工作中的重要幫手。”邁瑞醫療中國區體外診斷總經理羅曉亮表示,隨著閱片機的不斷普及,國內醫院血涂片復檢率有望提升至國際血液學復檢專家組要求的理想水平。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網絡系統的互聯互通,基層醫院可以將檢驗結果上傳至上級醫院,通過“云閱片”實現結果復核。羅曉亮表示,未來邁瑞將研發不同檔次的閱片機,其中大批量進入國內二級醫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也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前沿技術獲臨床高度認可
“閱片機好清楚啊,跟鏡下狀態非常接近。”“細胞的分類感覺和我自己區分相差不大。”“這些樣本這么快就檢完了?”……
回想最近一年新研發的閱片機進行臨床試驗,各大醫院檢驗科醫生的高度評價讓邁瑞體外診斷事業部總經理閆華文欣喜不已。
觀測細胞時,不僅需要獲知特定細胞的數量分布,更要清晰地還原細胞立體的結構和細節。想要讓機器趕上甚至超過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的水平,就要讓一張張細胞的平面成像和顯微鏡下看到的沒有差異——而這些差異有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診斷結果。
閆華文舉例說,比如反應性淋巴細胞與部分原始細胞差異很小,僅僅是胞漿色彩略微偏藍,染色質紋理略粗一點點,但診斷結果一個是輕微的病毒感染,另一個則是白血病風險,兩者差別猶如云泥。
一直以來,邁瑞堅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通過產學研醫融合創新推動技術進步和產品迭代。研發團隊自2013年起走訪全球數百家醫院,與專家學者溝通,完成“相機升級”“結構調整”“定制鏡頭”等多重環節的深度研發與創新,“勻高速”對每一個細胞在不同景深捕捉20張圖像,合成一張張高清、高還原度的細胞圖片,一小時能完成60個樣本檢測,是人工鏡檢效率的近10倍。
“其核心多景深融合技術的精髓在于能夠模擬醫生手動調焦,并最終將20張圖像中最為清晰的部分疊加在一起,助力檢驗科醫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細胞病理特征。”閆華文說,當時設備一經試用,那些頂級醫院的醫生一下就認可了。
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研發團隊不斷進行創新和突破,申請專利117項,其中發明專利101項,24項國際PCT專利,高密度技術創新讓產品一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
攜手開啟智慧閱片新時代
利用自動化設備去幫助醫生做鏡檢,解放醫生的眼和手,在整個行業有著巨大的需求,全球各大醫療企業也做過嘗試,但都沒有一款特別令人滿意的產品問世,直到邁瑞和騰訊聯手推出這款產品。
邁瑞與騰訊首次跨界“牽手”,一舉獲得巨大成功,也讓該項目成為“醫療+AI”融合創新的標桿。
騰訊和邁瑞的合作始于2018年的一次參觀走訪,騰訊AI Lab醫療中心副總經理韓驍了解到閱片機在開發時遇到一些難題:繁亂龐雜的信息海洋中,細胞無序的信息不僅無效,更會成為獲取真相的阻礙。
閱片機完成對細胞圖像的采集并不算結束,還需要正確分類,才能避免醫生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陷入對不同細胞的反復挑選,而現實情況是——各類細胞特征相似度高,只有通過細節才能判斷與區分。
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AI來說最合適不過,它擅長大量繁雜的重復性勞動,而騰訊有技術傍身,要讓AI技術更好地服務臨床,缺的正是應用場景。
在醫療領域,騰訊早有布局,更在2017年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牽頭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騰訊將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與醫學跨界融合研發,希望輔助醫生進行疾病篩查和診斷,提高臨床醫生的診斷準確率和效率。
“雙方一拍即合。”邁瑞和騰訊的研發人員回憶合作開端時不約而同地說。雙方辦公大樓僅一街之隔,樓下一家不起眼的面館就變成研發人員一邊吃面一邊討論的“會議室”,數不清的好點子和創意從這里迸發。
有AI加持的閱片機有如神助,可對不同類細胞進行精準識別、預分類,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樣本的全景情況,提升復檢效率,及時篩查異常樣本,提升中國乃至全球的血細胞分析質量水平。
未來,除血細胞形態學檢測外,雙方還將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體外診斷其他領域內的融合與應用,如尿液分析、智能實驗室、體外診斷大數據等,為臨床提供更優質的醫療設備與服務,實現科技服務大眾、普及高端科技,讓更多人分享優質生命關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