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12000元的醫美項目,主播口口聲聲說不合適就可以隨時退款,結果客服不退,線下醫院還沒有資質認證,這不是虛假宣傳嗎?”
前不久的315晚會上,一項針對“微整形培訓班”的調查揭開了醫美行業背后的亂象。而這僅是醫美行業的冰山一角,2015年至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相關投訴量從483件暴漲至7233件,增長近14倍。打開投訴平臺,近兩年關于直播間里購買醫美項目的投訴比比皆是。
讓主播們不惜鋌而走險的原因,是醫美項目帶來的高單價和高利潤。電商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雙11期間,醫美醫療已成為最受歡迎的生活服務類項目,平均客單價高達6300元,與此同時,全網前100名主播的銷售平均客單價僅在233元。
不僅僅是醫美,縱觀近年來的直播“翻車”事件,珠寶原石、生鮮果蔬、金融……這些容易“翻車”的品類,堪稱直播電商“深水區”。
長期以來,由于電商行業作為新興行業的特殊性,維權事件的解決往往存在滯后性,行業持續探索相關監管體系的建立,已有一段時間。2021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針對網絡直播中的人、貨、場,將臺前幕后各類主體、線上線下各項要素納入監管范圍。此后,近20余部直播電商相關法規政策和行業標準相繼出臺,對直播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度過野蠻生長的初期,直播電商行業已經大步邁向合規發展的道路,在諸多方面正逐漸與成熟的線下商業趨同。從自上而下的監管,到行業普遍樹立提升自我要求的良性觀念,“深水區”的“水”也正在被抽空,直播的潭水亦日益變得澄澈透明。
告別昔日“深水區”
過去的“深水區”,究竟“深”在何處,或許能從消費者的顧慮中找到蛛絲馬跡。
2020年,“3·15”當日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中,消費者主要“擔心商品沒有保障”和“擔心售后問題”,如今兩年過去,這些痛點依然存在。生鮮、醫美等產品,恰好對應了消費者的擔憂——這些“深水區”產品往往保障難、售后難。
某快手主播曾在直播間拎著兩只質感肥嫩的大鵝說“為大家準備了我們東北養的大鵝”。沒成想“東北大鵝”到了消費者手里,“籍貫”成為一道難解的題。產地寫著“河南”,發貨地是山東,但不管是河南還是山東,都與其在直播間說的“東北養的大鵝”相去甚遠。
不僅是產地不明,這類選品還有著生鮮不“鮮”的隱患。2020年,某抖音主播直播首秀翻車就與小龍蝦有關,有網友說收到該主播賣的小龍蝦時已經變質發臭,還有網友發現小龍蝦是一年前生產的。
生鮮對運輸條件要求頗高,稍有不慎,顛簸中的差池就造成了主播的“翻車”,主播也無法確證每一批生鮮的質量。
醫美產品同樣如此。實際上,主播無從保證消費者實際享受到的服務與直播時的產品完全匹配,再加上行業機構良莠不齊,醫美培訓、制假售假、虛假宣傳使得不少消費者“踩坑”,消費者在醫美維權中遭遇困難,在司法實踐中,一部分的醫美維權糾紛最終以消費者的敗訴而告終。
某淘寶主播首次醫美專場的觀看量超過850萬人次,銷售額高達1.82億,可觀的銷售額意味著等量的責任。一位消費者在其主辦的“醫美節”專場買的面部醫美產品根本查不到店,后來甚至還發現該產品背后的服務機構竟是“齒科體驗中心”,根本沒有醫美資質。
根據《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作為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直播間運營者依法有查驗有關證明文件,核對廣告內容的義務”。服務機構沒有醫美資質,僅僅是醫美產品眾多問題之一,這樣的問題落在主播頭上,這也對主播在直播前的核查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受制于自身專業程度不足,這樣的“醫美界”可謂是“0售后”,更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直播行業初興時的紅利讓無數主播賺得盆滿缽滿,相應的,不完善的選品機制和監管體系也讓深受“深水區”之害的消費者疲憊不堪。直播電商行業內規模增長迅速的中小主播因成熟度較低、缺乏一定自律意識,也成為了消費者集中投訴的對象。
隨著行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留給主播們的容錯率也越來越低。以李佳琦為代表的頭部主播們開始更加謹慎地對待合規等問題。不少利潤頗豐的品類被其拒之門外,包括“三品一械”類產品(藥品、保健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醫療器械)、生鮮食品、超短保產品,醫美“深水區”更是不曾涉足。
當直播行業的野蠻生長已是過去,告別昔日的“深水區”,規范化成為直播行業的現在與未來。
孿生:監管與自覺
2021年1月1日,大幅修改后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優化了化妝品市場的監管。同年4月,國家七部門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責任主體與權責邊界。
制度層面正在形成完善而有力的監管體系,實際上是與不斷加強的行業自律相生,彼此促進。
《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后,也迎來了行業內的積極響應。頭部主播李佳琦所在的美腕在次月發布了行業內的首個企業標準,進一步將《辦法》中對直播營銷平臺和營銷人員的具體要求落地實施。作為直播電商產業鏈中游,主播鏈接上游商品供應方與下游消費者,美腕的做法是提高對直播選品流程、人員管理、合規管理等環節的規范和自查。隨著大眾對頭部主播的期待值和關注度更高,頭部主播也需面臨更嚴苛的審視。
根據CNNIC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目前我國直播電商用戶規模已達4.64億,占網民整體的44.9%。伴隨著用戶增長和市場擴大,直播電商未來想要獲得長遠、健康的發展,必然要完善制度的監管,接受大眾的審視。
直播電商行業走向規范化的大道上,投機取巧只會落得黯然退場,竭澤而漁顯然不是明智之舉。主播要做的遠不止避雷“深水區”,建立健全選品體系,打造完善的責任鏈條,更是直播間競爭力的關鍵。
直播行業的合規化趨勢將引導行業良性發展,主播要在這種趨勢下謀得長遠發展,自然要把對己要求不斷提升,甚至超過明文規定的“底線”。從直播電商戰事最初的“個人戰”,到如今必須集合專業能力的“團隊戰”,唯有能力為消費者篩選優質產品的主播,方得長遠與穩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