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5月20日,連續兩天,我以在線的形式參加了三場年中購物活動啟動儀式。
這幾場發布會主題各不相同,但都指向了一個方向--給商家更多獲得感。
比如京東方面表示,618將幫助更多的品牌、商家、中小企業、線下門店、農戶等合作伙伴,恢復發展。同時,助力大量產業進行數智化升級,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快手方面,也強化了對商家的扶持。在備戰期,幫助商家通過“學習+漲粉”的方式,簡單有效,積累勢能。進入爆發期,快手又為商家提供了各類增長工具和政策,實實在在獲得收益。
無獨有偶,蘇寧也在近期舉辦了多場云直播商家大會,推出多項扶持政策賦能商家。構建細分場景運營能力、商品搭配組貨能力、物流安裝履約能力,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效率,全渠道社群推廣獲客等多種手段實現與品牌商家的共贏。
以往,不管是雙11還是618,抑或者818、616,平臺側重點都是消費者,通過一系列舉措和活動,讓消費者購物無憂,買到劃算、好用的產品和服務。今年各大平臺迎來電商年中大促,商家的地位被擺在更高的位置,重要性進一步強化。
這其中的內在原因是什么?在我看來,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邏輯。
邏輯一:商家和消費者利益對立統一 對商家好就是對消費者好
在上一個商業時代,有人認為商家和消費者是一種零和博弈的關系,進入數字化時代以后,這種認知徹底過時,商家和消費者利益對立統一成為新共識。
只有滿足了廣大商家群體的需求,才能讓商家放心、安心、全心地投入到服務用戶(需求端)的事業中來。如此平臺、商家、消費者三方才能實現最大的共贏公約數,行業才能和諧有序發展。
簡單來說,各大平臺為商家好其實就是為消費者好,因為只有讓商家活得好,商家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品質產品和服務,這是一個基本邏輯。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供給側改革,供給側的改革必然會帶來需求側的效率提升、滿意度提升。
以京東為例,京東通過43座“亞洲一號”大型智能物流園區和全國范圍內運營的約1400個倉庫為核心,搭建了高度協同的多層級物流基礎設施和倉配網絡,幫助商家將商品第一時間送到消費者手里,現在全國93%的區縣、84%的鄉鎮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這種高效的流通模式加速了商家去庫存、高效履約的能力,反過來看因為商家的商品第一時間觸達消費者,也給消費者帶來高效購物體驗。
還有,京東大舉發力鄉村振興,為全國1000多個農特產地和產業帶開展了供應鏈服務,陜西的蘋果和山西的紅棗也可以通過京東的供應鏈體系,有些產品是通過冷鏈系統運輸,迅速地送到千家萬戶的桌上。這種服務模式下,商家在大山里的特產走出來了大山,消費者也吃到新鮮、綠色的農特產品,雙方利益均得到了滿足。
邏輯二:非常時期 恢復商家增長就是恢復市場信心
這段時間,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匯就是“太難了”。商家難,消費者難,平臺也難,我們的管理部門也難。
在這其中,最難的是商家。
近期那場會議也指出,受新一輪疫情、國際局勢變化等超預期因素影響,3月份以來特別是4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明顯轉弱,部分行業和企業困難加劇。
當此局面,只有恢復了商家信心,才能恢復市場信心,我們的經濟才能重回正向增長。因為商家不僅僅是物資和服務的生產者、提供者、運輸者,商家背后關聯千家萬戶,某種程度上商家也提供了一個經濟壓力“緩沖地帶”的作用。
上海疫情保供戰,已經證明只有發揮市場主體(廣大商家)的作用,才能順暢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才能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當然,要想恢復商家信心,靠虛頭巴腦的喊口號不行,必須得拿出來真金白銀的資金或者切實有效的政策支持才行。
大的政策方面,降稅減稅開始加速實施,企業社保緩繳、房租免租金、不裁員少裁員給予獎勵等等層出不窮,廣大企業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切切實實感到溫暖,增強了渡過難關的信心。
京東的政策舉措很直接,通過各種手段為數十萬線上以及線下商家提供持續發展的機會。比如聯合沃爾瑪、華潤萬家、蘋果授權經銷商店、絲芙蘭、孩子王等全國超15萬全品類線下實體門店,為超1700個縣區市的商家帶來海量消費群體,助力商家訂單和收益增長。這個618,京東尤其重點關注中小商家,通過一系列降本增效舉措減輕疫情對中小商家的影響,幫助他們在京東618的投入產出比至少提升20%。
在2022年5月20日上午的活動上,京東發布了30項“三減三優”商家扶持舉措,希望最大程度為中小商家減壓釋負。
快手則釋放了私域流量資源,并且發揮平臺主播優勢,為商家帶去各類助力。比如提供產品工具、營銷玩法、信任保障等資源,還會提供百億流量和20億用戶權益補貼,助力商家實現活動期的營銷大爆發。俗話說“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快手還推出細致解讀盤直播、盤商業化、盤貨品、盤福利、盤亮點的“五盤方法論”,促進商家直播的專業化轉型。
邏輯三:保商家就是保就業 就業穩了消費才能穩
商家是一個通俗的名詞,更寬泛的概念是市場主體。當前我國市場主體超過1.5億戶,是促進發展穩就業、保民生、統籌發展與安全大局的最重要的經濟基礎,這些主體帶來了好幾億的就業人群。
就業人群背后就是消費人群,只有穩定的就業,才有穩定的消費。
中國經濟鏈也是一個“食物鏈”,京東阿里賦能商家→商家活得好→就能保障生產、經營→帶來穩定就業→就業穩定了消費就有底氣→然后才有錢上京東、淘寶買東西。
簡單來說,京東這種大公司拼盡全力幫助商家,最后也將幫助到自己。
所以,現階段,我們要大力支持京東、阿里、蘇寧、美團、快手、拼多多、美團這種大平臺加速發展,解脫它們身上的束縛,他們發展得越好,商家就活得越好,更多人就會有收入,更多人會去消費,中國經濟就會越好。
PS:本文作者丁道師,現已在蜻蜓FM開通《丁道師雜談》頻道,歡迎大家點擊原文鏈接,收聽音頻版的內容。
丁道師
2005年首次提出“自由媒體人”概念,隨后簡稱為自媒體,影響至今。
2011年,丁道師加盟速途網絡,先后擔任速途專欄主編,速途執行總編輯兼速途研究院院長等職。
2014年丁道師作為自媒體代表,牽頭起草《中國自媒體的自律規范》,并在網信辦座談會上分享,引發廣泛關注。
現在是企鵝號、一點資訊、百度百家、今日頭條、艾瑞專欄、雪球財經等主流科技媒體和新聞客戶端的專欄作家。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丁道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