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T曙光”或“曙光汽車”)股價剛剛創下5.76元的歷史高位,然而僅僅一個月后,ST曙光卻一路下跌到3.5元附近,期間更是在8個交易日內遭遇6次跌停收盤,讓該股股民“哀鴻遍野”。
ST曙光股價遭遇腰斬,主因是公司控股股東和第二大股東間的控制權爭奪戰。
曙光汽車成立于1951年,主營業務為輕型車、商用車和車橋等汽車零配件。2021年9月,曙光汽車欲收購兩款新能源車技術,向新能源乘用車賽道轉型。然而這次收購遭到了公司第二大股東深圳市中能綠色啟航壹號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中能”)等股東的激烈反對。
不久后,這次公司經營上的分歧逐步升級,中能、于晶、賈木云等7名ST曙光股東宣布于2022年5月5日召集股東大會,并提交終止收購案及重新改選公司董事會成員等多項議案。
然而本次股東大會卻生出變數。
ST曙光在公告中表示,2022 年 5 月 5 日公司 10 多位股東及股東授權代表、公司董事、高管、公司見證律師等先后提前到達北京富力萬麗酒店三樓現場準備參加會議。但找遍富力萬麗酒店三樓的所有地方及角落,均未發現深圳中能等七名股東開會的地點,現場也未發現會議有任何參會標識或參會指示牌且沒有任何一個房間(會議室)有人在舉行會議。
與此同時,根據北京富力萬麗酒店出具書面文件,5月5日北京富力萬麗酒店沒有承辦任何曙光股份股東會議,證實整個酒店三層沒有任何會議。
但深圳中能方面表示,為保障本次臨時股東大會現場會議順利舉行,防止因防疫管控導致現場會議被迫取消,召集人緊急決定將會議召開地點改為召集人事先協調的酒店二十樓行政套房內。并稱本次會議“順利召開,達成決議”。此次事件不僅沒有解決雙方的分歧,反而留下了更多謎團。
中能等股東大會召集方會后發布公告稱,本次股東大會因疫情原因臨時更改了召開地點,雖然程序存在瑕疵,但對大會決議結果不構成影響。ST曙光控股股東則在公告中表示,當天參會的公司高管和股東代表發現原定開會地點因疫情被封,多次聯系大會召集方,但會議召集方工作人員接通后,說請示領導后一直未予以答復,自5月5日下午2點20分后此電話就再也無人接聽。公司認為這是藐視股東權利的行為。公告還稱,由于股東大會程序存在違法行為,公司不承認其法律效力。
這也直接導致上交所對ST曙光再度出具監管工作函,要求ST曙光對本次股東大會是否存在違法情形、召集人是否存在未披露的一致行動關系及召集人買賣股票行為是否存在其他違反相關法規行為做出澄清。
事實上,在上交所出具監管工作函之前,ST曙光控股股東曾發布公告表示,股東大會召集方有未披露的一致行動人關系。據天眼查的工商注冊信息顯示,本次股東大會召集人賈木云與提名董事段新曉均任職于方舟控股(深圳)集團有限公司。賈木云為該公司法人,段新曉為該公司監事。然而,段新曉這段任職履歷并未在召集方的公告中披露。不僅如此,提名董事李永岱在賈木云控股的集藥方舟(廣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但股東大會召集方認為兩人不存在一致行動關系。通過梳理工商注冊信息可以發現,股東大會召集人之間,召集人與其提名的股東之間存在合作或合伙關系。
此外,根據曙光股份股票交易數據,在2021年10月—11月期間,大會召集人賈木云、于晶、周菲等人存在同步買賣曙光股份股票的情況,相關股票賬戶通過不斷交易持續增持曙光股份的股票,不斷拉升股價,且交易成交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ST曙光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這部分股東的行為已經涉嫌操縱股價。除了這7名股東大會召集人之外,曙光股份稱,另有20余位曙光股份股東在去年8月之后開始增持曙光股份股票,并且均與深圳中能及于晶存在直接或間接合作伙伴關系。
ST曙光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年間,疫情、市場環境等因素對曙光汽車的經營狀況造成了影響,公司本欲進軍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改善目前經營狀況。但在遭遇中能等股東的反對后,產品的生產上市進程被大大滯后。對于中能等股東這么做的原因,該負責人認為并不是公司經營上的分歧,而是是其背后資本想奪取上市公司控制權。
在公司兩大股東的斗爭中,利益嚴重受損的除了曙光汽車這個品牌,還有不少中小投資者。在 ST 曙光一些股吧平臺中,很多股民明確表達了對股東內部斗爭的不滿。
另一方面,業內專家對ST曙光轉型新能源賽道的戰略抱有期待。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入局新能源賽道是曙光汽車在艱難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也是目前來看相對合理的轉型路線。“目前商用車市場萎縮、處境艱難,而新能源車、尤其是微型電動車市場的規模和潛力都是比較大的。
然而,ST曙光兩大股東的爭端目前仍未見平息,公司何時能擺脫陰霾,成功轉型新能源賽道,還需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