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趙覺珵】在揚言“武力護臺”而引發中方強烈不滿的第二天,美國總統拜登口風再變,稱美國對臺的“戰略模糊”政策沒有出現改變。對于拜登這一最新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4日評論稱,美方費盡心機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玩弄文字游戲,“我們奉勸美方聽一聽中國膾炙人口的一首老歌: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當地時間23日,在日本進行訪問的拜登聲稱,“美贊成一個中國政策,并簽署了一些相關協議,但武力奪取臺灣的想法不可取”,他同時對是否會為保護臺灣而介入軍事行動的問題作出肯定答復。拜登這一言論引發軒然大波,中國外交部迅速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而國際社會也在關注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在對臺問題上長期保持的“戰略模糊”政策出現改變。
據美媒報道,在被記者問到美國對臺的“戰略模糊”政策是否終結時,24日依然身處東京的拜登簡單回應稱“沒有”,并且拒絕了進一步對該問題進行解釋的要求。此外,也有媒體向拜登提問稱,如果大陸與臺灣發生沖突,美國是否會向臺灣派兵。而拜登僅回答稱:“這項政策完全沒有變化。我昨天發言時已經說過了。”
除拜登本人外,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23日也再次強調“美國的政策沒有改變”。就在拜登宣稱“武力護臺”的幾個小時后,奧斯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正如總統所言,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他重申了這一政策以及我們對臺海和平與穩定的承諾。”而在拜登23日的發言之后,白宮發言人也迅速向各家媒體發表聲明,口徑與奧斯汀的幾乎如出一轍。
另據英國天空新聞24日報道,當天在東京被問到拜登此前一天的涉臺言論時,澳大利亞新總理阿爾巴內塞稱:“拜登總統已確認,美國的立場沒有改變。”他還表示,澳大利亞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對此,天空新聞稱,阿爾巴內塞被迫為拜登辯護。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過去一年中,拜登貌似是第三次放棄所謂的“戰略模糊”政策。但與前兩次一樣,白宮隨后表示美國的政策沒有發生變化。美國MSNBC新聞網表示,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套路:拜登發表大膽的聲明,表達與中國或俄羅斯等競爭對手開戰的激烈態度,此后再由工作人員將這一立場拉回去。“拜登正在損害他自己講話的可信度,并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使美國的對手得出這樣的結論,即美國比實際上更傾向于戰爭。”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者孫成昊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近期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言論表明,美國的“戰略模糊”出現向清晰化轉變的趨勢。美國并沒有完全放棄一個中國政策,但當前的趨勢非常危險,華盛頓正在一步步試探中國大陸的底線,同時說一套做一套已成為美國對臺政策一個更突出的特點。
孫成昊認為,美國所謂的“戰略模糊”可以被理解為兩個半圓,一半對大陸,一半對臺灣,確保兩岸保持現狀。現在美國針對臺灣的那一半“戰略模糊”正走向清晰,包括加強與臺灣交往、為臺灣拓展“國際空間”等。同時,美國又試圖保持住對大陸的模糊,這種做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也是掏空一個中國原則的做法。
對于拜登24日的最新表態,汪文斌當天強調,美國違背在臺灣問題上所作承諾,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明里暗里慫恿、支持“臺獨”分裂活動。如果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不僅將給中美關系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最終也將使美國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汪文斌表示,“我們正告美方,一個中國原則不可撼動。”
拜登的“試探”和“文字游戲”在美國國內也遭到反對和批評。據美國CNBC網站報道,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23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表示,“美國不應以狡辯或漸進的方式發展‘兩個中國’的解決方案,而中國將繼續保持迄今為止一直保持的耐心。”基辛格認為,美中需避免將臺灣問題置于雙方緊張外交關系的中心。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需要避免直接對抗,“美中緩和敵對關系對世界的整體和平很重要”。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史文23日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拜登的言論)給臺北一張空頭支票,讓它在以為美國會出手相救的情況下盡情地挑釁北京,這會給該地區埋下動蕩的種子。”史文說,“也許拜登只是對中國虛張聲勢,但他是在拿美國在亞洲的安全利益開玩笑。”
最新評論